大班手工活动案例:锡铂纸塑造《花儿朵朵》
一、案例背景:
1、《纲要》指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本土文化的丰富和优秀,感受家乡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现阶段,我国越来越重视民族文化教育和乡土文化知识的教育。在幼儿阶段,开展乡土文化教育,能够使幼儿对本土文化产生深厚的兴趣,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和优秀,激发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2.陈鹤琴先生指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要在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开展乡土文化教育体系的研究,就是充分利用我们身边的活教材,做中学,做中教,从而进一步充实和完善我园的园本课程,形成和巩固我园的办园特色。
3、明朝相国著名书法家大学士张瑞图题匾沙塘“锡福”起源,沙塘引进传统手工业——锡铂业。因此沙塘与沿海蚶江并称之为“金蚶江,银沙塘”。在我园美术课题《幼儿审美创造的发展与实践研究》的引领下,我尝试着挖掘、利用本土资源提高幼儿的审美力、创造力。
二、案例设计和构思:
纸工材料五花八们,方法多种多样,一张纸一个盒子,都可以信手拈来,随意制作,而且其中蕴含了从观察到思维,从认识到操作,从想象到创造等多种教育挈机。因此,从孩子们的兴趣入手,挖掘纸工活动中各种教育,引导孩子积极思维,大胆创造,对于培养“心灵手巧”的幼苗,有着重要作用。本次活动中,我以本土资源“锡箔纸”为载体开展锡箔纸塑造《花儿朵朵》。从材料选择上,锡箔纸具有地方特色,可塑性强,可以搓、揉、拧、折、弯曲,可以变换出很多不同的造型;再者,锡箔纸具有一定的金属光泽,做出的作品能呈现比较华丽的效果,满足幼儿的创作需要。因此,我尝试将“锡箔纸”挖掘与纸工活动结合起来,形成一种“渗透共融,探究创新”的幼儿纸工教学,以培养幼儿的创造力、表现力,完善幼儿的创造个性,让幼儿在活动中,获得体验成功的乐趣,促使幼儿身心和谐发展。感受锡箔纸创作出来的艺术花造型的现代美。
三、案例活动目标:
通过尝试运用剪、拧、团、重叠折等技能塑生活中常见花的形态特征。并且让幼儿感受锡箔纸塑造花造型的形态美。
四、案例叙述:
第一个环节:谈话引入,梳理经验。首先,我出示生活中常见花的图片,提出问题:你生活中见过什么花,你觉得它很美?你能说说它是什么样子的吗?让幼儿说说自己见过的花的特征。有的小朋友说:牡丹花的花瓣是椭圆形的,重叠花瓣,花蕾是有很多像毛毛虫头上的触角。有的小朋友说:菊花的花瓣长长的,有很多……。在幼儿充分表达完,我接着提出问题:如果让你来制作的话,你觉得可以用什么办法做呢?在这个环节中有的小朋友说:我会用三片叶子重叠折成兰花,并用金铁丝作花蕾。有的小朋友说:我要用折扇子的方法做菊花,并用银铁丝绕紧……。孩子们都能充分调动已有的经验,说出各种制作花的方法。此环节很好地帮助幼儿梳理了对花已有的认识以及制作花的方法。
第二个环节:启发想象,大胆构思。我通过介绍材料锡箔纸,并提出问题:如果用锡箔纸来做花,小朋友说说可以怎么样做呢?有的小朋友说:老师,我会用金色的锡箔纸用折扇子的方法折菊花,并用金铁丝紧紧的绕住,使菊花很牢固又漂亮……。启发想象一起与孩子幼儿讨论如何使用这些材料塑造自己喜爱的花的造型又能显得美丽、牢固。当孩子提到玫瑰花的制作时,我适当辅以PPT,利用课件的直观效果,重点引导孩子知道重叠折、拧,捏的技能,使花牢固,美丽。此环节采用PPT的教学形式,利用现代化的设备,很好地突破本次活动的难点和重点,孩子一目了然,直观地学习了重叠折、拧等多种技能。
第三个环节:自由选择,创造表现。首先我直接提出4点要求,第一、注意锡箔纸的运用,重点指导锡箔纸拧,重叠折的运用。第二、锡箔纸易破,易变形,我们应该耐心、细心。第三、尽量把花的形态特征表现出来。第四、选择好材料,并想好自己喜爱的花,再动手制作。简单易懂的要求,使孩子易记住,并且知道此次活动制作的一些重要要求。然后,让幼儿带着任务让幼儿自由选择锡箔纸,进行分组塑造,而重点鼓励幼儿大胆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塑造。此环节简单、明了,一针见血地提出本次活动的重点要求,让幼儿在带着任务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制作。
第四个环节:交流表达,整合经验。我让幼儿自由观察同伴,小组的作品,使幼儿有充分的表达机会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我让幼儿互相参观一下,然后和好朋友介绍自己做的花。并提问题1:你觉得哪些花做得很漂亮,牢固?为什么?提问2:你最喜欢哪组小朋友做的花?为什么?小朋友有的说,喜欢他们这组都是用银色的锡箔纸做的大花瓶,有菊花\兰花\玫瑰花、整体看起来很统一、漂亮……。孩子们在我设计的问题后,然后进行归纳性的评析,所以通过评析花的牢固,美观,在以后的手工制作上的技能奠定了基础。评析的环节尤为重要,是本次活动的目标的小结,更是以后活动知识点精华的提升。所以具有科学性的评价,针对性的评价都是活动关键性所在。
活动延伸:在幼儿已经基本能运用多种方法塑造锡箔纸,对锡箔纸的特性比较了解的基础上,我将锡箔纸、相框、瓶子等投放于区域中,让幼儿运用学过的重叠折、团、拧等技能对相框、瓶子进行装饰,成为艺术品。幼儿在运用技能在区域中发挥自己的优点,创造性的设计出各种各样有个性的艺术品。
案例反思讨论:
1.活动设计乡土气息浓厚,体现新的教学理念。
本次活动我大胆地使用了本土资源“锡箔纸”,将其有效地与纸
工活动进行整合,突破了传统教材的模式,丰富了教学内容,延伸和拓展了手工的教学方式。活动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创造性,从幼儿的已有经验入手,帮助幼儿在已有的经验与新知识中搭建桥梁,教学方法多样化、趣味化、生活化、本土化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活动中充满着生机与活力。
2.活动人化、物化的轻松愉快的环境,充分调动孩子的主动性。
整个活动中,我注重环境(人化环境、物化环境)的渲染、孩子的主动学习、动手能力、创造性的培养以及用环境装饰来展示作品的双重作用。首先我充分为孩子创设了花展的环境,让孩子们处在一个美的环境中,让孩子在花展环境中接受美得环境熏陶,在感受美的同时创造美。并且我采用了一种适合幼儿主动学习的有效方法:就是让孩子会主动运用所学过的拧、剪等技能在探索中进行学习。
3.活动主线鲜明,促进活动的有效性。
首先我通过让幼儿发现,观察激发幼儿兴趣,适时提出问题,引导幼儿结合自己的思维特点和已有的经验,发挥个人的创造性,独立思考,自行发现和掌握知识,并在已有的经验进行迁移。如:能将之前所学的运用面巾纸塑造运动造型,转移到用本土的锡箔纸塑造花的造型,创设艺术花的形态美。再如:会用彩色的锡箔纸,对幼儿的相框、瓶子等进行塑造形成造型美。活动主线鲜明,更好促进活动的有效性。
4.活动的延伸,提升活动精华。
我让孩子们把自己的劳动成果(艺术花,相框、瓶子艺术品)和教师一起装饰起来创设美的环境,感受幼儿园艺术节到来的喜悦心情,同时孩子们自己的作品得到了展示,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在活动延伸中幼儿艺术创作作品的装饰空间,表面设计上的审美观,多些理念的引导,直观的欣赏,使幼儿创造性的个性得到更完美的发展。富于创造性的老师,就能创造的利用周边的教育资源,给予孩子更大的学习空间,造就创造性的孩子,使孩子学会学习、学会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