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风采

书香校园——心之所依

时间:2013-3-28 13:36:36  作者:吴丽明  来源:沙塘中心小学  查看:156  评论:0

书香校园——心之所依

沙塘中心小学   吴丽明

“书香校园”与“心理健康”看似两个风牛马不相及的课题,操作起来后才发现,它们的关系是如此的密切,如此的唇齿相依相辅相成。我校自2010年以来致力于打造书香校园,以书香校园为引,努力营造和谐温馨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回顾几年的工作,目睹了学校所发生的质的变化,深感人格的塑造与国学经典之紧密联系。下面仅就我校开展的一些活动来说说构建书香校园对心理健康的一些影响。

一、重视班级文化建设,实践文化引领的管理理念——在学生的学习心理上的影响

班级文化建设是一门潜在的课程,它具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往往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教室中,图书角、卫生角、学习园地、班级公约、荣誉角、才艺展示角等被老师们开辟得有声有色。光是那些名字,如“秀我风采”、“梦幻之家”、“笔尖飞舞”、“诗香四溢”、“朵朵花儿向阳开”、“书海拾贝”等名字就叫人称绝,再看看那专栏的版面设计,图文并茂、内容充实,更是让人耳目一新,在老师们演绎之下,一个个再普通不过的教室变得既有书香气又有个性味。在这样的教室环境里,学生的情操得到了陶冶,形成一股积极向上和谐温馨的班级氛围。

自从学校开展班级文化建设的评比后,班级的面貌发生了变化,班级里各种奖励机机制多了,一扫以前“万马齐喑究可哀”的状况。学生爱学,乐学,也热爱班级,热爱老师了。有一次在上二年级的心理健康课,谈起对班级的看法时,很多同学脸上露出了笑脸,争着举起小手说:“老师,我爱死这个班级了,你看,多漂亮呀”!“老师,我每天早上起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想早点到学校,因为我的两幅画在学习园地里展出了”。“老师,我喜欢到这个班级里上课,因为我的表现常常被老师表扬,我喜欢我们的老师,我喜欢上课……”班上五十几位同学所表现出来的都是对班级,对老师对学习的热爱。说实在的,凭着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我从孩子通红的脸庞,热切的眼神、纯真无邪的表情我深深地读到:他们没有为迎合老师而故意撒谎,而是真情流露。想想这样的班级文化建设能取得这样好的效果,那我们老师何乐而不为呢?想想学生在这样的班级里上课,怎么会产生厌学、逃学呢?怎么会在课堂上搞恶作剧呢?

二、把国学经典引进课堂:老师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带进课堂,引领孩子们吟诵。在经典词句之间,在彼此思维碰撞之下,感受中华数千年文化的熏陶和浸润,试想,这是何等的优雅与享受——在学生的为人处事,行为习惯层面上的影响。

我们把《三字经》纳入低年级的诵读材料里,,把《千字文》纳入高年级的教材里。《三字经》三字一句的韵文极易成诵,内容包含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传说,广泛生动而言简意赅,字字精辟,句句哲理。如:“孔四岁,能让礼,弟于长,宜先知”这短短十二个字,蕴含着深刻的做人道理,让学生明白敬兄爱弟是每个人都应该做到的事情;“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让学生在经典中学会珍视自己生命的黄金时刻,牢牢记住“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告知学生学会亲近好的老师,好的朋友,并从他们身上学到许多有益的经验和知识,取人之长补已之短,才能不断地丰富自己的头脑……《千字文》亦是如此,它把学习做人的道理,把对孩子道德培养融入到它所介绍的历史文化知识中去,如“孟轲敦素,史鱼秉直。庶几中庸,劳谦谨敕”;“两疏见机,解组谁逼。索居闲处,沉默寂寥”;“耽读玩市,寓目囊箱”就分别说了孟子、史鱼、疏广、疏受和王充的故事,与此同时,也说明了“中庸”、“见机”和好学的品质。认字、积累词汇、学习典故、熟悉历史人物与事件、了解中国古代文化,而且还向孩子讲述了为人处世的道理,这比枯燥空泛的说教要有力得多。我们没有急功好利地一气呵成地要求学生生硬地背下来,而是遵循常吟而成诵的原则,寓教于乐,浑然天成。在这些经典文化中,心灵得到了滋养,眼界开拓了,那自然就胸怀博大,知书达理,善良聪慧,乐观坚定。听听每天早上的晨读吧——当你一踏进校园,听到生机勃勃的朗朗书声时,你感受到了流溢的书香了吗?你的心情溢彩了吗?孩子们也是一样的。在这流光溢彩的芬芳校园里,对孩子们的心情不阳光都不容易。他们常见的心理问题如:冷漠、孤独、厌学、焦虑、自卑、敌对心理等等不健康的心理因素都会大大地减弱。我感受得到,孩子们的玩得更尽兴了,更团结了,更会把自己的心理话说出来了,彼此之间更融洽了。心理健康,一直是家长们和教育者们很关注的又觉得很棘手的问题,但这淡淡的校园书香却如四两拨千斤般地不知不觉地潜移默化地淡化了。太阳出来了,浓雾散了,山清水秀,流水潺潺,桃花盛开,好一幅浓浓书香下的校园百花图。无需说教,胜于说教,良药并非一定得苦口。

三、开展每周一歌活动,并纳入学校的常规管理:中国古诗词源远流长,是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是孩子们成长的精神食粮——在学生的情操上的影响。

古诗新唱,以歌唱的形式诠释古诗,有的通过优美的旋律表现古诗词所描写的景物特点,有的通过满怀激情的演唱情绪表露热爱家乡浓郁情感。特别是谷建芬的古诗新唱,旋律诙谐幽默有趣,深得同学们的喜爱又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减轻学生学习压力,陶冶学生情操。丰富多彩的歌曲内容营造了朝气蓬勃的校园文化氛围,熏陶了学生的情感;优美动听的旋律创造了艺术教育环境;朗朗上口的词曲提高了学生的文艺素养。特别是每周一全校师生汇聚一堂的大合唱,那优美的旋律,美妙的诗意荡涤了每个人的心灵,净化了人的灵魂,短短的几分钟却能把私心杂念抛到九霄云外,以一种愉跃的心情投入工作和学习中,一日之计在与晨,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相信这样的活动对于调节学生一周的心理肯定是一剂良药。那么循环往复,学校长期坚持把这项工作做好,怎么不会影响学生的情操呢?

泰戈尔曾说过:“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面对一丛野菊花而怦然心动的情怀。”所以我想,教育的根本问题,教育的终极目的并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那么简单,而更重要的应该是使人性向善,使人胸襟开阔,使我们的孩子更人道,懂得生活、热爱生活,使我们学生有一种“面对一丛野菊花而怦然心动的情怀”。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教育的终极目的应该是向人传送生命的气息。”而法国大作家雨果则是这样说的:“人世间最可宝贵的就是善良。”而这一切需要学生有个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虽然我们一直关注孩子的心理,及时发现心理问题及时沟通与理解,但事实并非容易,只有让学生学会自我调节才是根本。

与经典文化为友,浸润其中,日积月累,学生的见识广了,心自宽。

书香校园——心之所依。

 


| | | | | | | | | | | |

Copyright © 2012  晋江市新塘街道办事处教育办公室

电话:0595-88128535 传真:0595-88129535 地址:晋江市新塘街道办事处六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