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会是集中学生家长到校进行的会议,是教师和家长平等交流的平台,同时也是家长和教师进行沟通,相互了解学生情况的好机会。因此,我非常珍惜每次开家长会的机会,在家长会前,认真做好“功课”: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结合班级实际,准备好发言稿,使家长在短时间内了
记得刚带这个班级一年级时,面对这一群刚从幼儿园升入小学的孩子,他们的日常行为和学习都还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而且每个孩子所接受的家庭教育也参差不齐。于是,我利用期初的家长会,以“好习惯,益终生”为主题,从一年级新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出发,帮家长们分析了幼儿园和小学学习生活的一些不同,强调了新生入学特别要关注的几个问题,包括关注孩子的情绪、学习、安全等,并且对家长提出要求,包括帮助孩子顺利度过入学关、养成独立生活能力及良好的学习、卫生习惯、文明礼仪等方面的指导,希望家长能够紧密配合学校的教育,共同关心孩子,使孩子们能迅速适应小学生活,成为一名合格的小学生。有了家长的配合,老师的教育教学工作事半功倍,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期末的家长会我又以“快乐假期,安全第一”为主题,引导家长帮助孩子,制定好假期生活计划,过好属于他们的第一个假期。
孩子们升入三年级时,这是他们小学阶段重要的转折期。于是,我在期初的家长会上,以“加强沟通,关注孩子”为主题,向家长介绍了处于叛逆期孩子的心理特点,引导家长与孩子多进行沟通交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同时也把中年级孩子在学习方面的要求与低年级有哪些不同,与家长进行了交流,以及他们在学习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做了说明,使家长做到心中有数,更多地关注孩子学习的过程,及时为孩子排忧解难,让他们少走弯路。
几年来,我就是这样利用每一个家长会的有利时机,以不同的主题,引导他们正确地关爱和教育孩子,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合力,共同为孩子撑起一片爱的蓝天。当然,家校的联系,仅仅靠家长会是不够的,我还建立了班级QQ群,为家长开通了互相交流的平台;请班级里一些有家庭教育经验的家长介绍自己教育孩子的经验;老师和家长也可以随时以电话或短信的方式了解孩子在校及在家的表现。所有这一切,都是要让家校共筑爱心教育环境,让孩子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