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引领 收获感悟
---参加晋江“十二·五”第一期小学校长任职资格培训心得
新塘瑞鹊小学 蔡进辉
从2013年5月16日开始,我有幸参加了晋江“十二·五”第一期小学校长任职资格培训班学习。聆听了多个专家的精彩讲座,使我对学校建设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对新形势下的教育思想和理念有了新的认识与理解,受益匪浅。在边培训边思考中,我感慨着,收获着,并有了自己的感悟。
感悟一、校长必须会读书
培训第一场讲座是福建教育学院的副院长黄家骅教授的讲座——《校长专业素养与治校能力提升》。讲座伊始黄教授就提到校长要做到三个“会”:会读、会写、会讲。三会首先是会读,校长不能因为忙于烦琐的学校事务而忽略了自身的充电。
1、校长读书是实现自身发展的需要
教育需要创新,创新离不开学习,从这一点来说,学习是学校发展的不竭动力。有一位好校长,就有一所好学校,因为校长在学校里是管理者、指挥者,在各项工作中起核心、主导作用,起决策的决定作用。而要做好这些工作,校长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必须注意学习、勤于学习,这种学习提高必须是经常的。通过学习,才能不断掌握教育教学管理和教育法律法规,才能做到思想为先导。树立良好的人格魅力和个人魄力,工作、讲话才有感召力。
2、校长读书是创建书香校园的需要
当下,书香校园建设越来越受重视。创造良好的读书环境、营造浓浓的书香氛围,正成为许多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的追求目标。因此,校长要在校园“掀起读书的风暴”:校长读书,教师才会读书;教师读书,学生才会读书;校园读书,社会才会读书。一所爱读书的学校必然有一个爱读书的校长,一个爱读书的校长必将造就一所书香学校。在校园读书活动中,校长决不仅仅是一个反应者、支持者、参与者,更应该是一个发动者、促进者。给孩子一个书香缭绕的童年应成为我们的办学追求。
3、校长读书是提高学校办学水平的需要
苏霍姆林斯基说,校长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办好一所学校,离不开校长,离不开校长头脑中的思想。一个校长思想水平的高下,决定了所在学校整体教育发展的水平。他可以在行政职权范围之内,有着较多和直接的决策机会,而正是这些大大小小的决策,决定着某些教育的存在状态与发展走向。因此,做好校长,必须用心读书。
感悟二:校园文化是积淀不是建设
于文安教授的讲座一开场就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校园文化是否可以建设?是啊,什么才能称之为学校文化?专家们给出了这样的定义:学校文化是指一所学校内,经过长期发展积淀而形成的,以校内师生为主体创造并形成共识的价值观念、办学思想、群体意识、行为规范等构成的价值体系,是一所学校几代人积累起来的优良传统。学校文化有一个积淀形成的过程,有时可能要长达数十载,才能初步成形,于教授也说过:文化建设难于成形,每个时代文化建设都是进行时。作为校长对校园文化建设应该有自己的追求,有长远的规划,并且坚持不懈地一头扎下去。一所成功的学校,不仅要有良好的物质条件,更要有独具特色的学校文化做支撑。学校的文化积淀,对师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可以培育一种理念,树立一种精神,促进师生全面发展、个性成长。为给学生的成长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培养师生的健康人格和良好习惯,构建和谐校园。
感悟三、校长的引导至关重要
林藩教授的《学校管理若干问题探索》讲座,让我收获很大。“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一所学校的发展,校长的引领作用至关重要。讲座中林教授提到校长要善于引领教师发展,使教师经历新教师——熟练教师——骨干教师——名教师;校长要善于引领学生发展,使学生健康快乐多元发展;校长要善于引领行政管理人员发展;使行政人员能胜任管理——优秀管理——甚至能成为管理专家。
学校管理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这个工程中,校长是“学校航船”的领航员。把这艘航船领入可持续发展的正确航道,不但需要高瞻远瞩的眼光和劈波斩浪的勇气,还需要校长有聪明的才智和丰富的专业知识。不但需要校长有宽广的胸怀,更需要有锐意进取、不断创新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带领广大师生走出一条有本校特色的办学之路。
异地集中理论学习虽然已结束,但我知道有更重的学习和工作任务在后面。思想在我们的头脑中,工作在我们的手中,坐而言,不如起而行! 面对未来,任重而道远:“昨天的微不足道,今天的正在争取,明天的正在拼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