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资培训

2011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修改稿)》培训后有感

时间:2012-08-20 20:48:57  作者:江达峰  来源:杏田小学  查看:750  评论:0

2011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修改稿)》培训后有感

---也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新学期伊始,在街道教育办的精心组织下,街道全体教师们参加了期初集中培训活动。逢此盛会,有幸聆听了来自泉州教科所小学教研室主任卓和平特级教师对2011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修改稿)》的解读,使我对新课程标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新教材的编排意图有了更全面的认识,知道了新课程突出数学学习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下面就根据自己对“五条理念”中新增加的提法之一“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谈点心得体会:

我国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文学大师巴金先生也说过:“孩子成功教育从好习惯培养开始”。先贤都精辟地一语道破养成良好习惯在教育中的地位。小学数学大纲也明确地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掌握数学学习方法、培养数学思维品质的前提。由此看来,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每一位数学教师的重要职责。

一、培养学生认真阅读的习惯

阅读是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一项活动,是人类汲取知识的主要手段和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然而在平时教学中,人们往往会认为阅读应该是语文的事,其实不然,数学学习同样离不开阅读,在数学阅读中才能让学生亲近数学,理解数学。可令人遗憾的是,在平时教学中广大数学教师常会忽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及语言叙述能力。

在数学阅读教学中一些重要句段的阅读的准确度尤为重要,比如我在教《圆柱的认识》这课时,对“圆柱的两个底面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这句话的理解,通过阅读先抓住“完全相同”这个关键词,再通过与“面积相同”、“形状相同”等知识的比较后,学生就真正地理解了直圆柱。

二、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我们知道正确计算的前提就是审题。经过审题的训练,能够让学生养成认真严谨的习惯,能够更灵活地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从而提高解题的质量与速度。如:在应用题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注意审题,明确问题中各种数量的关系,找出解题的方法,注意知识的迁移。教师要引导学生多个层面去理解题意,以此来应对数学应用题的灵活多变和方法多种。多角度地分析题意不仅可以降低应用题的难度,也可以把新的知识进行多角度引申,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同时,应用题还要提倡学生有数形结合的思想,通过画线段图来帮助理解,用线段图能清楚看出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能把学生难以接受的知识变得更直观、形象,顺利地解决问题。再比如说:关于计算题的审题:一想运算顺序,二审数目特征,三要想能不能运用简便计算。另外就是要多关注抄错数现象。

三、培养学生良好思维的习惯

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第二部分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学生能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常规思维和创造思维。

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可以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去解题,用以培养发散思维;再总结归纳出一般规律以培养集中思维。集中思维和发散思维在数学思维过程中是相辅相成的。集中的结果体现了知识的深度,发散的结果体现了知识的广度。

四、培养质疑问难的习惯 

古人有言:“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为此,在教学中应注重鼓励学生要养成生疑、质疑的习惯。

观察、操作、阅读、听讲都要勤于动脑。会背诵数学的概念、公式定律这不是数学学习的目的。而应该是要力求理解,质疑问难是一种可贵的学习品质,它能体现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勤于思考、勇于创新、主动进取。遇到不懂的问题,就得主动请教老师和同学,多和同学进行讨论,做到“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架势出来。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并积极去分析解答,如果百思不解,就应质疑问难,而当问题得到解决的时候,学生就能享受到质疑释疑后的喜悦,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诚然,好习惯的培养不可能是一朝一夕就能达成的,需要我们广大教师同仁们的长期努力。首先,我们教师必须认识到培养良好数学习惯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然后要积极地去探索如何进行,同时切实地落实到我们的数学教学中去。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会严格按照新课标的要求,选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努力上好每节课,努力培养我们的学生拥有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 | | | | | | | | | | | | | |

Copyright © 2014 晋江市新塘街道办事处教育办公室

电话:0595-88128535 传真:0595-88129535 地址:晋江市新塘街道办事处六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