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个案分析
晋江市新塘街道杏田小学 陈碧香
一、个案基本情况
小韦同学,男,四(1)班学生,1998年2月出生。出生于安徽省一个偏僻的山村,从小与奶奶同住,父母离异,父亲把他带出一年,但父子感情一直不和,有一次父子还动起手。在学校,上课不认真,作业常拖欠,成绩总落后。同学提点意见总不能接受,有时还常与同学发生冲突。平时生活懒散,爱上网,也常因上网影响功课,有次还离家出走。
二、案例分析
1:通过家访,我了解到以下信息:孩子的父母在他三岁时就离异,父亲为了养家糊口不得不背井离乡来晋江打工,留下年幼的他和他的哥哥在老家,由年迈的奶奶看管。现在孩子渐长,奶奶无法管好他,因为他在老家常逃课,一离家就没处找,于是父亲将他带来晋江。从小就缺乏母爱的他现在突然来到父亲身边,也非常不适应,除了吃饭在一起外,他几乎不知道跟父亲说些什么。长此以往,孩子的辛酸烦恼就无处可诉说,于是在心理上有些自闭倾向。再者父亲工作生活压力大,在外辛苦挣钱的他回到家只要儿子不依顺着他,就开始打骂。这就使有些自卑的他更加积怨在心。
2、新的环境让他无所适从。班上很多同学从一年级开始就在这所学校就读,对于新来的同学难免有所戒备,所以他的身边朋友不多。课余时间常独自一人默默无闻,久而久之,孩子受社会不良诱惑影响在所难免。
3、因为学习不上进,成绩不突出,再加上作业总拖欠,也引来不少老师学生的议论,所以关注也不够多,没有引起重视。这也造成了孩子孤癖的性格及很多逆向的行为。
三、辅导对策及效果
针对小韦同学的这种情况,我采取多种形式的辅导方法,也取得了良好的收效。下面我就将这几种情况进行总结如下。
1、给予孩子自信。抓住闪光点,并稍微放大。课堂上,如果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抛出后,我会用关注并带着期待的目光看着他,鼓励他大胆举手,并参与到讨论问题和解决问题中来;课下,我会有意识地与其谈心,谈谈他最兴趣的问题。他这孩子其实心眼不坏,善良诚实,表面上看他沉默寡言,但他有一副侠义豪气。有一次,一个男同学无理欺负同桌,他挺身而出,用自己的行动制止了一场“战争”的爆发。还有一点非常可贵,他有很强的集体荣誉感。像“六一”拔河比赛,他可称得上是“将军”级人物,不但教大家如何取胜,还自告奋勇冲在第一线,我班经过大家的齐心协力获得了男子女子双冠的好成绩,同学们围着他欢呼雀跃,我不由得紧紧拥抱着他。
2、帮助化解他与父亲的矛盾。有一次,他离家出走,三天后的那天晚上十点多,他父亲拔通了我的电话,说孩子找到,但孩子死活不肯回家,叫我前去劝说。我放下电话,毫不犹豫地出发了,当我到达目的地,看到全身上下脏兮兮的他,泪水顿时涌出眼眶,我一下子把他紧紧抱住,多可怜的孩子啊!从小失去母爱的他在我身上感受到了母爱,我是何等的荣幸。在我的劝说下,他答应回家,但有个要求,就是父亲不要老打他。之后我与他父亲也进行了交谈,父亲其实是很爱他的,只是方式不正确。我告诉他父亲,其实孩子犯错是难免的,而且是个不断反复的过程,做家长的应该耐心教导,而不能老动粗。善良的父亲也低下了头,在我的努力下父子和解了,我也感到非常欣慰。
3、从生活细节上关心他。比如他有时没吃饭,我把自己的那份给他吃;有时衣服破了,我帮他缝缝……这不仅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我还欣喜地发现他在学习态度上也积极了。看到他的每一点进步,我都为他骄傲。
4、适当的宽容也是必要的。人无完人,孰能无过。毕竟这孩子以前养成的毛病很多,不可能一下子全改了。我与其他老师商量,对他格外一些。比如作业只要有完成就给予表扬,其次再慢慢求质量。
5、从侧面帮助他。如学习上,帮他找“小老师”;劳动中,让他当个劳动小组长,因为他劳动很积极;学校有运动会,鼓励他积极参加等等。这样一来,他就会慢慢跟上其他同学的脚步,也很快融入了班集体。
6、经常与他家长沟通。他在家会煮饭炒菜洗衣拖地,这其实对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孩子来说非常不易。我经常开玩笑说什么时候让他也炒点给老师尝尝。他的脸上总绽放着自信的笑容。他变了,变得开朗懂事了,平时也常帮其他同学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受到同学们的好评。
四、辅导反思
班主任的工作繁杂而琐碎,班主任的道路也是曲折的,但我却无怨无悔。因为我总相信,有失必有得。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而班主任的首要任务却是育人。虽然担任班主任工作有十余载,但我从没觉得烦过,送走了一届又一届,刚松的肩膀又紧了,这松紧之间,留下的是何等的财富。看到孩子们一张张充满朝气的脸庞,我觉得自己的辛苦是值得的。生活在科技发达年代的孩子,条件虽然越来越优越,但他们的生活却越来越贫乏了,他们的心灵却越来越脆弱了,这多么需要我们却关注,去精心呵护。既然我选择了人民教师,又选择了当班主任,我将一如既往地走下去,无愧于我的教育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