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策划

庄燕婷:浅谈幼儿良好品格的养成

时间:2012-08-24 9:57:40  作者:晋江市沙塘中心幼儿园 庄燕婷  来源:作者原创  查看:156  评论:0

 

 

 

  摘要:品德教育在幼儿教育中是非常重要的,而幼儿良好品格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并不是单教师的力量就能形成的。因此,在培养幼儿良好品格不仅要重视家庭教育,而且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适时地引导教育,帮助孩子战胜骄傲,养成谦虚有礼的好品格。

  

关键词:  幼儿,品格,谦虚

 

       在《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提出了“培养幼儿德、育、体、美、劳全面发展”,其中以德占首位,证明思想道德建设在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性。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幼儿期是人一生中的敏感期,是学习做人的奠基期。46年龄阶段的孩子,正处于自我意识的萌发期,他们不能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很容易骄傲起来。骄傲是一种盲目的自信,越是骄傲自满的孩子,越容易自我松懈不思进取,还容易盲目自大,目中无人。这样的孩子在于人交流的过程中,常会因不愿意与人合作,不能虚心接受不同意见而遇到交往障碍,成为少数不受欢迎的人。作为老师,我们该如何适合地引导教育,帮助孩子战胜骄傲,养成谦逊有礼的好品格,通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简单地谈谈自己的看法。[2]

 

     一、重视家庭环境教育在孩子品格形成中的影响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对孩子的启蒙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家庭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环境”。家庭是孩子品格的第一染缸,父母是他行为塑造的第一任老师。俗话说,有其父必有其子,有其母必有其女。这不是单纯生物遗传的问题,而是言传身教的必然结果。因此,良好的家庭气氛是孩子成长的重要依托,培养孩子能力最重要的条件就是家长所创建的环境——家庭环境。除此之外再没有条件比家庭环境更重要的了。进入幼年时期的孩子,自我意识还不够健全,他们没有自己的是非标准和价值观,这个时期的孩子对是非的判断绝大多数是以父母的态度为标尺的。父母的笑脸和赞扬就是孩子的动力,父母的训斥和惩诫就是孩子的禁令,父母看待问题的态度、角度就是孩子的“标准答案。” 一个人的成长史就是一部模仿史,没有一个人不是从模仿之后的融合和超越中成长起来的,所谓“其来必有所自”。模仿对象的质量对孩子的成长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父母的品质、人格对孩子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会影响孩子今后的成长。[1]

 

     二、好习惯能使孩子养成好品格

 

    习惯铸就品格,品格决定一生。好习惯与好品行的形成,是一种经学习经过后天获得的行为。孩子在经过反复练习以后,刺激与反应之间的神经道路被接通,以后孩子只要再遇到相似的情境,就会习惯地做出同样的反应,良好的习惯有省时、省力和减少错误的特点,而且,习惯也是孩子应付复杂的生活的手段和基础。

 

    伟大的思想家培根曾说过“人们的行动,多半取决于习惯,一切天性和诺言,都不如习惯有力。”习惯会成为一种自动的行为,稳定的行为。而美德和文明就在习惯之中,父母言传身教,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比起大而无当的观念灌输,要难多了。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意思就是说小时候形成的良好行为习惯和天生的一样牢固。因此,父母要从小就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和品行,孩子只有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和品行,才能一辈子受用不尽。

 

    三、养成良好的品格

 

    (一)帮助孩子全面客观的认识自己

 

     每个孩子的身上都有属于自己的闪光点和不足。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引导孩子们全面的看待自己,要让孩子明白,即使别人没有称赞自己,自己的优点仍然存在,如果能再保持自己优点的前提下,继续想别人虚心学习,学习别人的优点,这样自己的能力也会进一步加强。同时,还会受到更多人的喜爱。例如,我们班的嘉琳小朋友在各方面的表现相对突出,为此她总觉得自己是最棒的,在班上也不愿意和那些能力相对较弱的孩子做朋友。在一次折纸活动中,嘉琳怎么也学不会裤子的折法,眼看身边的孩子都折好了,嘉琳急得哭了起来。我来到嘉琳的身边,对她说:“你不会折,可以向你身边的小伙伴请教啊,请他们教教你,相信他们会很乐意的。”嘉琳刚开始不怎么乐意,但看着活动时间快到了,她终于沉不住气了,问了问身边的凯妮,凯妮热心的拿过嘉琳的纸张,边折还边告诉嘉琳该怎么做,嘉琳看看了自己重新拿了张纸尝试了一下,终于成功了,她开心地对凯妮说谢谢。我顺势走过来摸摸嘉琳的头,笑着说:“瞧,其实向别人学习是件很快乐的事不是吗,还能学到新本领呢。”嘉琳对我点点头。从此,原本骄傲的她变得乐于向其他孩子学习了,为此还交到了更多的新朋友呢。

 

     (二)注意表扬尺度,不滥夸奖孩子

 

     表扬必须要有尺度,老师如果一味的夸奖孩子,很容易使孩子滋生骄傲的情绪。很多时候,孩子不懂得谦虚,原因都在于被“夸奖”宠坏了。例如,班上的荣桢平时表现都很好,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一次自由活动时,荣桢把小朋友拼得作品毁坏了,那次我第一次批评他,荣桢好像受到的极大的委屈,第二天下午,荣桢妈妈来接的时候告诉我,荣桢哭闹着不上幼儿园,说是老师不喜欢他了等等。后来我自己反思了下,或许是因为我平时一味地夸奖他,养成了他骄傲的个性,那次的批评不小心伤到了他的自尊心,所以孩子才会觉得老师不喜欢自己了。为此,我觉得老师的夸奖应该要有一定的尺度,要遵循客观、真实的原则,既不能虚夸孩子的功绩,也不能贬低孩子的能力,以免打压孩子的积极性和进取心。我们在赞赏、夸奖孩子的同时要指出,孩子身上还有哪些不足,哪些地方可以改进,帮助他们正确的评价和认识自己。如果表扬不当或者表扬过度,就会使孩子心存骄傲,进而看不起别人,认为只有自己好,别人不如自己,甚至当有我们表扬别人好,而没有说她好时,孩子心里就会觉得难受。

 

    (三)关心孩子,明理导行。

 

    孩子谦逊的态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要注意长期培养和教育。 有一次,班上选升旗的小旗手,选好孩子后,我看见欣欣撅着嘴巴闷闷不乐。一问原因,原来是因为自己没有选上,觉得很不公平。欣欣说:“我踏步很整齐,他们都没有我好,怎么不选我呢?”我摸了摸她的头,告诉她:“你是很棒,可是你上次已经参加过一次升旗了,我们应该把这个锻炼的机会让给其他小朋友,让他们也能有一个锻炼、进步的机会。而且别的孩子也有他们好的地方,他们有的升旗时很有精神,有的很认真,这些孩子我们都应该向他们学习,争取在下次升旗活动中做的更好,不是吗?”在我的开导下,孩子感觉释然了。老师要分清孩子骄傲和自信的区别。在骄傲和自信之间,往往只有一线之隔,老师应该分清楚,不要把孩子的自信当做骄傲来批评。孩子获得了成功会神采奕奕,自信满满,言语中还会带着些许小得意,这时,老师千万别把孩子的这种小得意看成是骄傲的表现,而是要允许他们流露自信,这样孩子才能健康地成长,不断的进步。

 

   (四)以书为媒介,潜移默化地培养和熏陶

 

    像我们班的孩子很喜欢听故事,老师就可以根据孩子的这一喜好将品德教育结合在平时孩子所看的图书,故事中。老师可以利用餐前准备,自由活动等时间经常给孩子们讲中国古代传统美德故事,其中包括关于谦逊的故事。或者提供一些关于中华美德故事书如《孔融让梨》等,让孩子通过阅读,从书中积累有关谦逊的格言、名人名言,如:“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满招损,谦受益。”等。通过阅读,孩子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也学会了谦逊的品质。

 

    谦虚是一种美德。“枝横云梦,叶拍苍天,及凌云处尚虚心。”我国古代诗人曾以竹子比喻来歌颂谦逊的品格。毛主席也曾说过:“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在当今社会特定的家庭环境中,一些独生子女往往不能正确对待荣誉与成绩,有的骄傲自大看不起同学,有的拔尖逞能,有的盲目自满、有点成绩就沾沾自喜,有的把集体的成绩看成个人的,这些将最终影响他们的不断进步甚至脱离同学、脱离集体,失去目标,成为一个后进同学。所以,不管是老师或者家长,都应从小培养孩子的谦逊品格。

 

 参考文献:

 

[1]杨民 《试论幼儿良好品格行为的养成》,百度文库,第15

 

[2]刘屿 《浅谈幼儿良好品行的养成》,工会博览理论研究,第13

 

 


| | | | | | | | | | | | | | |

Copyright © 2014 晋江市新塘街道办事处教育办公室

电话:0595-88128535 传真:0595-88129535 地址:晋江市新塘街道办事处六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