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快递

回归生活 学生第一

时间:2015-04-08 9:04:36  作者:钟跃进  来源:文件转发  查看:123  评论:0

   ——新塘街道2015年春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观摩活动综述之高年段篇

412日,新塘街道2015年春季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在道南小学、沙塘中心小学顺利开展。来自辖区8所学校的9位数学教师细向我们呈现了一节节个性鲜明、风格迥异的课堂。细细品味高年段的三节课,每节课力创新意,力求体现课标新精神,活动组织与调控更加成熟与合理,对学生的课堂评价更趋常态化,更加关注对学生学法的引导、学力的培养,更加关注生活经验对学生数学学习的影响力等等,不同风采的演绎,却展现了同样的精彩。

一、亮点赏析:

1、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数学知识起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正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之关系的精彩描述。《国家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教学要求中特别强调:“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从某种程度上讲,数学教学就是对学生经验的利用、改造和重组,最终目的是将学生旧有的生活经验提炼上升为数学知识,并用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字母表示数》中,联系生活中常见的扑克牌,并巧妙设计“乘积游戏”、KFC等字母所表示的含义等等,引导学生观察、感知,唤醒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后面的学习埋下伏笔;《神奇的莫比乌斯带》中,展示莫比乌斯带在生活中的应用,既拓展了学生的数学视野,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也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以学生为主体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要善于激发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从而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为学生创造自信自强、朝气蓬勃的人生奠定良好的基础。《用字母表示数》中,教师设计了“续编儿歌”环节,首先出示了儿歌1和儿歌2,让学生用一句话概括儿歌,目的是让学生在说的过程中体会用字母表示的简洁性,紧接着让学生选择喜欢的一首儿歌进行续编,并与同学进行交流反馈;《神奇的莫比乌斯带》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明白莫比乌斯带的由来及原理后,设计了动手剪一剪的环节,两节课的环节内容设计各有针对性,但都体现了同样一种数学思想,即让学生在猜测、思考、操作、验证中,体会到数学知识的生成过程。可以说,这两个环节的设计都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担当的是引导者的角色。

3、关注对学生的课堂评价

罗杰斯认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他感觉到“心理安全”、“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优的表现和发展。这说明只有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师生平等对话,学生才能充分地弘扬个性,培育起探索求知的情感、信念、需要等。而《国家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也指出:“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通过此次活动,我们可以感受到,三位老师对于新课标所体现的精神的把握还是十分到位的。亲和的态度、丰富的肢体语言和多样的评价语言,都确确实实对学生的课堂学习产生了一定的正面影响,学生也十分乐意在这样的环境里尽心学习。“同学们都是小小数学家”、“他比刚才的同学回答得更细致”、“没关系,我们还是要对于他的勇气给予掌声”,等等,老师们精心设计的评价语言和适时合情的给予,既关注了学生的认知起点,又为学生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正对学生们的学习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此外,小组间的竞赛活动也出现在了此次展示课中,并能结合所教内容设计奖励物品,着实让学生感到既兴奋又促学。

二、问题思考

1、如何将一节课上得有深度?

有深度的课堂不是有难度的课堂,数学课堂真正的精彩,不是教师的精彩,而是学生的精彩,这精彩之中,要有知识火花的碰撞,要有认知的冲突。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许多教师努力更新教学理念,积极探索新教学方式,但总感觉数学课堂缺乏数学应有的深度,如何将浅显易懂的数学知识教得有深度,需要我们深入研究。

2、关注数学知识背景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新课程标准指出:作为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资源,教科书应当承担向学生传递数学文化的重要职责。在当前的数学课堂中,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往往是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既不知道知识是如何产生的,也不能将一个知识点与另一个知识点融会贯通地应用于解决问题中。如何在教学数学知识的同时,渗透更多的知识背景,这需要更多更巧的手段,这一点,值得我们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研究、探索。

    一天半的课堂展示活动结束了,但9节课带给我们的远不止这些,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们追求高效实用的数学课堂的脚步亦不会停歇。


| | | | | | | | | | | | | | |

Copyright © 2012-2016 晋江市新塘街道办事处教育办公室

电话:0595-88128535 传真:0595-88129535 地址:晋江市新塘街道办事处六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