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访申昆 梦想启航
——泉州市“十二五”期间第一期中心小学校长提高培训班异地培训考察报告
5月24至
一、聆听专家讲座,醍醐灌顶
在上海和苏州,我们一共聆听了五场专题讲座。五位专家、校长从较高的视觉剖析了《上海市小学“快乐活动日”的思考和实施——兼谈“校本课程及其实施”
》、《德育:有情有趣有智的教育生活》、《文化引领,落地有根——“和美西塘”学习特色文化建设实务研究》。从理论的层面上给予我们实实在在的指导,让我们深受启发,也引起我的思考。
1、“快乐活动日”思考与实践。
陈飚以“高位均衡下的上海教育改革现状”为引子向与会校长们详细阐述了“校本课程”和课程“校本化”实施、课程分类、快乐前行——小学“快乐活动日”变革之源、课改的“深水区”现状、多彩课程、快乐成长——“校本课程”是“快乐活动日”主要形式等等话题。他通过生动的案例、幽默的语言、缜密的逻辑让全体教师站在教育改革的风向标下重新审视教育教学现状。他指出,在二期课改理念的指引下,教师需要更新自身理念,关注对研究型课程、校本课程开发、学生评价、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等热点问题的研究。
总之,为了每一个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我们相信,“零起点”、“绿色指标”等新向标会指引着学校的未来发展方向,让教师真正关注学生的健康发展和绿色发展。
2.“男孩女孩”性别教育课程。
上海理工大学附属小学环境优美,教学设施一流,是上海市杨浦区最大规模的小学。学校以“不一样的生命,一样的精彩”为办学理念,依托大学的优势与特色,落实“健康、乐群、探索”的育人目标,学校着力构建“关爱生命,尊重差异”的幸福校园,成就“每一个”师生的成长,锤炼了一支富有人文关怀和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学生在世界头脑OM、市创新大赛、学生艺术节中屡获佳绩,是市生命教育试点校、市心理健康示范校、市科技特色校、市艺术特色校。
“小学教育更重要的是为孩子一生奠定暖色基调。”怎样令孩子们真正快乐起来?丁利民校长提出“不一样的生命,一样的精彩”,与团队研发性别教育的课程和教材,在校园里推行生命教育的理念,带领老师们认识孩子身上的差异,并为这些差异提供个性化的空间。基于……,学校积极探索课程开发与实践,而课程研发起于孩子们的诉求。孩子们总问:我们从哪里来……性别教育课程研发目的:了解生命的由来。让性别教育为儿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生命观奠定暖色的基调。最终开设《男孩女孩》性别教育课程,附小以《男孩女孩》课程为载体,弘扬先进性别文化,从小教会学生在承认和尊重性别差异的前提下,追求男女平等,促进两性合作、共同发展。而《男孩女孩》课程中与“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相结合的成功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3、德育:有情有趣有智的教育生活。
听了这场讲座,我的体会是:我们必须进一步提高专业理念和师德,增强爱心、责任心、热心和信心;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要彻底改变固有的、腐朽的教育观念,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情趣无疆、德育无痕。
二、深入学校考察,直观感受
考察期间,我们参观上海和田路小学、上海理工大学附属小学、闵行区蔷薇小学、苏州昆山西塘实验小学等四所学校。我们听取了各校对校本课程开发、教育教学的实践探索、校园文化建设实务研究等方面的情况报告;参观了各所学校的校园,感受学校育人氛围;听了两节有代表性的特色课。
我们所参观的这四所学校,据了解有的学校办学规模在当地不是最好的。可是,这些学校的校园设施都是一流的,同行的校长们都发出感叹:这里的学校建设得真好!这些学校不光校园面积大、建筑物崭新、环境优美、各种场室应有尽有;而且都非常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每所学校都有独特的文化积淀和文化视觉。
和田路小学:创造是一种习惯,一种乐趣,一种理想!走进和田路小学不起眼的校门,观望着不大的校园,我们都没想到在随后的活动中这所小小的学校却给我们带来了强烈的震撼和感动。
来到创造学院,顿时眼前一亮,色彩斑斓的墙面,各个角落的展示台,视线所及都是各种各样的作品。孩子们正热火朝天地开展着各种活动,做手工、捏彩泥、玩油墨印画、进行科学小制作……他们落落大方地与老师打招呼,积极地介绍自己的作品,还邀请老师们参与他们的活动,孩子们大胆自信的精神面貌、彬彬有礼的态度、良好的表达交流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上海创造教育以闸北区和田路小学为代表的探索已有30年的历程。和田路小学精心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向与会校长们展示“和田梦”,精致专业的视频设计配上弧形的超大屏幕,展示了和田路小学创造教育历程,显现了“教育即发现,发现即创造”的理念。和田路小学小班化教育非常有创意,独树一帜,他们的“十二创造技法”引领了小班化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1)加一加:加高、加厚、加多、组合等。
(2)减一减:减轻、减少、省略等。
(3)扩一扩:放大、扩大、提高功效等。
(4)变一变:变形状、颜色、气味、音响、次序等。
(5)改一改:改缺点、改不便、不足之处。
(6)缩一缩:压缩、缩小、微型化。
(7)联一联:原因和结果有何联系,把某些东西联系起来。
(8)学一学:模仿形状、结构、方法,学习先进。
(9)代一代:用别的材料代替,用别的方法代替。
(10)搬一搬:移作他用。
(11)反一反:能否颠倒一下。
(12)定一定:定个界限、标准,能提高工作效率。
同学们如果能按这十二个“一”的顺序进行核对和思考,就能从中得到启发,诱发他们的创造性设想。所以,“和田十二技法”是一种打开人们创造思路、从而获得创造性设想的“思路提示法”,曾在34个国家参加的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受到高度评价。和田路小学无处不体现了“和田十二技法”,如“彩虹坊”“纸艺坊”等。
蔷薇小学:蔷薇,给我们花开的理由。蔷薇小学,一所被弗里德曼——美国公认最有影响力的新闻记者之一即《世界是平的》作者盛赞的小学,在《纽约时报》上发表文章《上海的秘密》,而让这所学校声名鹊起。究竟是一所怎样的学校?带着好奇、带着疑问,泉州市“十二五”期间第一期中心小学校长提高培训班的校长们于5月27日前往闵行区蔷薇小学参观学习。
一所很普通的小学靠什么实现了涅槃?若干年的努力,改变面貌了、社区认同了、智慧传递了,蔷薇小学的坚持就是答案,最好的答案!
学校沈校长告诉我们,在坚持的过程中,他们敏锐地牵手教育信息化,为学校找到了最佳的突破口。在蔷薇的校园里,随处都能看到二维码。比如对着校园里一棵香樟树的身上挂着的二维码一扫,关于香樟树的各种信息就会呈现在你的终端上。
易课堂、易活动、易评价、易选课、易学堂、易发展,学校里关乎教师、学生发展活动都尽可能借助现代信息手段实现。在报告会上,沈校长浓墨重彩地向我们介绍了“电子学生证”。据说,电子学生证不仅可以借书、坐公交,还可以在校园里通过参加各种活动,赢得道德币,以心愿兑换促进行为养成。其实,这是数字化体验式德育创新实践,借助信息手段,实现对学生日常行为轨迹的捕捉和数据采集。沈校长说,孩子们存的不是钱,是文明,是良好行动习惯。此外,蔷薇小学还是“电子书包”走进上海中小学生课堂试点校。沈校长还为大家讲述了蔷薇小学的“心愿农场、小小心愿卡、攀岩壁
、体验区、男生课堂、女生课堂......”
基于数字校园建设,学校与相关公司开发人员开发了“兰尺魔法教棒”,“兰尺魔法棒”主要用在教学评价。只要哪个孩子在学习过程中表现上乘,老师就会舞动魔棒,对着电子学生证一扫,一朵写有这个学生名字的小红花就同步在大屏幕上绽放,同时奖励也写进了数据库,存入电子成长档案。它使得原来在课堂上的口头表扬被这种更有趣的交互所替代,变得更加吸引学生。它带给学生的是前所未成的成就感,激发了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让学习活动真正成为了一件快乐的事情。
考察过蔷薇小学,我一直在思考,这所学校给我们启示是什么?我以为蔷薇告诉我们,生源弱、条件差不是学校办不好的理由,不抛弃、不放弃,寻机遇、求突破,终有花开的时候。
蔷薇的“易”校园,孩子在“易教、易学、易融”中健康幸福的成长。我们也看到,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用智慧去为孩子们提供更好的、更适合的特色教育。
蔷薇有精神,蔷薇无秘密。
西塘实验小学:建于1905年,2013年搬到昆山市高新校区。当地政府大手笔的投入令我惊叹,令我咋舌!该校含附属幼儿园在内占地63平方来,投资1.17亿元。学校里有200米环形跑道的操场、室内篮球场、食堂、图书馆、阅览室、报告厅、舞蹈厅等场馆,各种场馆面积都很大。更让我们佩服的是学校还特别重视营造文化氛围,并使之形成一个系列。
学校以“和美”文化为主题,校训是“和而不同,美美与共”,无论是“书香园、翰墨园”还是“荷韵园、行知园”都以不同的人文景观诠释着文化的深刻内涵。不仅如此,校园内的连廊、教室内的墙壁、楼梯旁的提示语,无处不洋溢着浓浓的文化气息。这种良好的文化氛围,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习惯、崇尚文化是有百利而无一弊的。
在考察学习中,校长们听取了西塘实小陈惠琴校长的专题介绍《文化引领,落地有根——“和美西塘”学习特色文化建设实务研究》,对西塘实小的特色文化建设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西塘实验小学一方面加强基础课程,研制高水平的基础课程大纲,明确学科发展的目标。另一方面致力于开发校本课程(绘本课程),创设经典文化课程。校长们还观摩了一堂该校青年教师吕静雯执教的“每日一书”特色课程——绘本阅读课,绘本课程的开设,反映了西塘实小独特的办学观,也反映出他们具有教育家品质的、与众不同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思路。
三、团队真诚协作,收获友谊
思想在碰撞中升华,智慧在交融中闪烁。为期六天的参观考察学习活动是短暂的,但参观者心中的收获是沉甸甸的。考察期间,我们一行一百二十人一起听课、一起研讨。大家有说有笑,大家称兄道弟,其乐融融,同学之情、师生之情溢于言表。
忘不了,校长们团结互助,不管是哪位校长,都毫无保留地把自己拍摄的照片、拷贝来的课件、自己的笔记无私地上传到群共享;忘不了,我们几个晋江籍的校长们趁着夜色,参观上海的外滩、城隍庙;忘不了,在宿舍里一场场茶话会,品尝了安溪的铁观音、武夷山的金骏眉;忘不了,在学员沙龙上,听校长们讲孔子、陶行知,谈古代汉语,论教育改革,无所不谈,在真诚的交谈中,我们的友谊得到进一步增强。
华东申昆二市之行,收获颇多!无法一一用文字表达出来。总之,“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这次异地培训考察学习,我客观地看到了我们之间的差距,学习到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开阔了视野,启发了思维,更激发了我的工作热情。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管理水平,与全体教职工一道谋求学校更高、更好、更快地发展,共同开创学校工作的新局面,努力把我校打造成一所名校,带着梦想共同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