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反思

整合问题自有道 锤炼语言亦有方

时间:2012-03-19 13:53:06  作者:蔡冬兰  来源:基层投稿  查看:447  评论:0

整合问题自有道 锤炼语言亦有方

                          ——听课有感

瑞鹊小学    整合问题自有道 锤炼语言亦有方317-18日,我们瑞鹊小学4名语文教师在教育办老师的组织下,来到了厦门,参加了为期两天的全国第七届“相约名师  聚焦课堂”小学语文教学观摩研讨会 。这次的外出学习,让我们领略到名师的教学风采和人格魅力,也让我们心灵接受了一次特别的洗礼,下面说说听完课后的两点思考:

一、    大胆取舍,整合 “核心问题”,直奔重点

一堂课是否有效,评定的一大元素就是在课堂上,学生是否进行了有效思考,学生的能力在这堂课中是否得到发展?而学生能否积极地参入到教学中,去思考问题,关键在老师提的问题的质量。教师提出的问题如能根据学生的情感愤悱点来设计问题,一定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致。听了蒋军晶老师的课后,觉得老师在问题设计上有独到匠心之处,也有许多可供借鉴之处。如新课初始,老师先板书课题,学生读完课题后,老师又在课题旁边写下作者的姓名——萧红,问作者与课题有何关系?随后,老师又让学生想想祖父的园子与作者的回忆又有什么关系。老师的巧妙之处在于:老师以一串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步走进文本,让学生通过研读文本,寻找问题的答案为学习的主线,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对文本产生探索的兴趣。在学习完全文后,老师又出其不意地抛出一个问题:“请你大胆猜一猜,长大后的萧红生活又会是什么样的?”在学生交流后,老师简介萧红的不幸经历后,出示《呼兰河传》的结尾,从萧红的一篇课文作为引子,进而激发学生去阅读萧红的整本自传体小说《呼兰河传》的兴趣,名师精心备课,整合资源的能力真让人叹服。

二、    有效积累,锤炼“内化语言”,升华情感

语文学习不止止是学习课文,更重要的是透过这篇课文,我们能让学生学会了什么。支玉恒老师的课在指导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方面给我们很好的启示。教学《草原上的花》时,在激趣导入环节中,老师先出示了草原上的花的图片,接着让学生用词语来形容看到的花。在几分钟内,学生一下子想出了四十多个不一样的词语,老师在教学中不动声色地引导学生不但学会积累语言,同时也学会运用了语言。在学完全文后,老师设计了一个问题:你对草原上的花有什么看法?动笔写一写,写得好的可以免费出版在黑板上。老师风趣的语言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这样的写话训练,学生在写之前,必须先梳理文本,又要通过自己的思考,生成自己的真实体验,达到对文本知识的重新构建。在写作的过程又要练习运用语言去表情达意,在表达的过程也就是与作者情感产生共鸣的过程。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却藏着这么多的文章,可见,课堂上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其中可大有学问。

诚如张弛所说:“成功的语文教学,诗意是它的本色,是它的灵魂,是它的最高境界,让我们一起去追求诗意的语文教学,去探索快乐的语文教学。


| | | | | | | | | | | | | | |

Copyright © 2014 晋江市新塘街道办事处教育办公室

电话:0595-88128535 传真:0595-88129535 地址:晋江市新塘街道办事处六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