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反思

雁峰小学:努力到达自己

时间:2015-12-07 19:33:54  作者:吕玲玲  来源:雁峰小学  查看:43  评论:0

金秋时节,集美学村依然繁花似锦,万木葱茏。我们四十多位来自全省各县市的小学语文骨干教师,怀揣对语文教育的美好憧憬和追求,继续赴集美大学参加福建省小学语文骨干教师省级培训第二轮为期十天的集训研修……

短短十天的培训研修既有理论提升,又有实践听课;既有专家的讲座,又有学员经验的分享交流。聆听着专家高屋建瓴的专业引领,分享他们对于教育教学的真知灼见,吸纳着名师名校的宝贵经验,与同行交流探讨教育教学的困惑……不禁感叹学无止境,教无止境。

培训中有幸聆听了语文特级教师林莘《作文教学 实序趣法》的讲座。林老师结合自己习作教学经验的分享,强调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必须挚爱教学,理解学生,精于研究。教好学科基础,教出学科味道,教出学科品味,教出学科境界,教出学科的人文精神。才能在成就学生的同时,快乐地享受高品位的语文教师的职业生涯。优雅而睿智的林老师用她智慧而圆融的精彩讲座,以她自身专业人格魅力的存在和体现。带给我们每一位学员无尽的震撼、思考和启发。

 如何像林莘老师那样既成就学生,又快乐地享受幸福的职业生涯,我想就取决于语文教师自身是否具备丰的综合素养。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在《谈谈教师的教育素养》中说:“关于学校教学大纲的知识对于教师来说,应当只是他的知识视野中的起码常识。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的教学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能手、艺术家和诗人。”这个“无可比拟”,对语文教师来讲就是:

一、扎实的语言素养。

老辈人形容教师:两年胳膊三年腿,十年难磨一张嘴,确实如此。语文课堂,重要的媒介是语言,语文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呈现知识的形式,更多来自于语言的表达,语文教师在课堂上,既要有运用课堂语言讲解的声音,也要有面对教材书面语言朗读的声音……这都是语文教师需要具备的基本的语言素养。朗读时做到声情并茂,有效传递出文章的情感,为静止的语言文字赋予生命的温度。正确地表情达意,准确地用语言完成教学内容的讲解,使学生身心得以熏陶与滋养。身为语文老师要把每一节课的讲解,每一篇文章的朗读,都当作在修炼的自己语言素养,精心地准备每节课的讲授语、小结语、提示语。反复品读把每一篇课文其中的滋味都熟读,甚至成诵。借助自身丰沛、幽默、诗意的语言,让学生感受到语文是可感的,灵性的,温润的。教师的语言表达也是学生学习与模仿的对象。当你懂得语言的奥妙,拥有欣赏语言,熟练驾驭语言的能力,情感与语言相融,就能成为滋养学生丰沛富饶的土地,你就会以朗读的方式和学生对话、以交谈的方式训练学生的语言,慢慢地,你和学生的语感就这样日复一日地涵养起来了。这才是语文的教学方式。

二、专业的语文素养

    要教出学科味道,教出学科品味,就需要教师具备专业的语文素养,这并不仅仅指对那些课文的字词句段篇的认识。指的是教师必须具备有关语言文字的知识与相关的语文常识。作为语文老师要掌握一定的古代汉语、现代汉语、文学理论的基本知识,才能对于各种文体都有准确把握的能力。比如教学一篇童话,首先就要知道童话体裁的特点,基于童话体裁应该如何有效教学。才能将童话课上出童话的味道。教学《游园不值》就会紧扣诗中对苍苔柴扉红杏等诗歌的意象引导学生推敲。教学《秋天的怀念》那样文质兼美的散文,就会强调读中感悟,读中悟情。会基于不同文本的文体特点来体会文本表达的特点,将诗歌上出诗歌的感觉,将散文上出散文的

特色。而不是所有的课文都千篇一律采用讲读的方式。一个语文教师只有具备专业的语文素养,才能更好地立足文本,高屋建瓴地细读文本,充分领悟文本的“原生价值”,进而才能把握奠定文本的基调,充分挖掘文本的“教学价值”,实现教学内容选择的最大化。从而真正实现立足文本,超越文本,构建人课合一的课堂,才能使语文教学具备了语文的专业性。

三、丰厚的文学素养

文学性是语文的重要特点。一个语文教师如果缺少了丰厚的文学素养的支撑,教学必然会陷入枯燥乏味、苍白无力的境地,文学素养是个体内在生命中文化积累的深度、广度和厚度的体现。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文化根底不仅要渊深,而且要成为杂家,广收并蓄,对人类文化的各个领域,各个层面都要有所涉猎,熟谙诸子百家,略通天文地理。大量的、高品位的阅读是积淀文学素养的不二法门。

例如教学安徒生的童话《买火柴的小女孩》一课,具有丰厚文学素养的教师,就能凭借自身丰厚的文学底蕴,在教学设计时不囿于教材和教师参考书,而是把它置身于一个宏大的文化背景之下,从《论安徒生童话悲剧意识》《童话教学方法谈》《以乐写哀倍增哀——卖火柴小女孩反衬描写赏析》《相信童话》《儿童文学教程》《小说语言美学》等相关理论书籍中汲取信息。为解读文本拓展视野,对文本进行深度触摸,来为教学思路的形成提供头脑风暴,再回归课堂带着学生一起去建构,使学生对文本的认知与重建,超越了文本故事情节的层面,真正深刻地把握这篇童话完整、独特、深邃的文本意义。从而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共同理解,共同分享,直至共同成长。一个语文教师必须具备丰厚的文学素养,才能凭借文学的力量,使自己的生命在教学生涯中散发出独特的魅力,才能使学生获得文学的浸润与文化的陶冶。当看到学生从语文教育中获得美好的感受,从而喜欢语文,爱上语文。——这必将给我们带来幸福和自豪的教师职业成就感!

树的长大,我们无法看见根是如何延伸、汲取土地的养分。然而,我们却会惊喜地发现,树已渐渐葱郁参天。一个有素养的语文教师,必定有着良好、温和而优雅的性格,有信念和理想。有挺立的人格,保持着内心的澄静与清明。浑身散发着优雅高贵的书卷气和激励人向上的力量。就像林莘老师一样往讲台上一站,本身就是活生生的课程资源。这样的教师才会在学习中广采博学,与历史对话,与高尚交流,与智慧撞击,自成一家,形成自己对文本,对生命,对历史,对社会的独特理解和感悟。以自身丰厚的素养去滋润、涵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才能以教师自身的成长去带动学生生命的成长。

泰戈尔说--最远的距离是到达你自己。理想的彼岸也许我们永远无法抵达,但是在这个喧嚣浮躁,高速发展的时代,愿葆有一份宁静致远的心态,从容沉静地对待自己的职业。专心行走于课堂间,尽心积淀于课堂后,不断地学习,更新自己。相信定能在教育之路渐行渐远!努力成长为一个有思想、有品位、有文化的语文教师。

| | | | | | | | | | | | | | |

Copyright © 2012-2016 晋江市新塘街道办事处教育办公室

电话:0595-88128535 传真:0595-88129535 地址:晋江市新塘街道办事处六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