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间,有缘与来自泉州地区的200位学员一起聚温陵,学经典,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体悟国学经典的亘古魅力。培训内容丰富而精彩,培训形式创新而多样,如背唱结合,学思相融,无比精彩。近距离触摸传统文化顽强的生命律动和中华大道生生不息的历史脉搏,经受了一场深刻的灵魂洗礼。下面我就从两个方面浅谈自己的收获。
一、开班仪式鼓干劲
接着洪辉煌会长作了题为《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 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专题讲座。讲座围绕: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的内涵和要求、认真落实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校长在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的职责三方面展开;要建立中国式人格教育体系,最终的目标是:实现“良好的行为规范,深邃的哲学思想,质朴的道德情操,高雅的审美情趣”。讲座旁征博引、发人深省,洪会长嘱咐学员把握培育核心价值观的时机,以传统文化培育核心价值观,身体力行,弘扬传统文化,号召一起续写教育春天的故事。
二、修行养德悟真经
活动邀请了,新加坡凯伊秀护肤品创始人杜南发博士作题为《现代孔子思想》,泉州师范学院副院长、教授林华东作题为《传承中华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是我们的责任》,泉州师范学院教授林振礼作题为《朱子文化及其现代价值》,泉州师院文传学院副院长教授杨秋生作题为《国学、传统文化与语文教育》,华侨大学教授陈治典作题为《论语导读》,泉州市诗词学会常务副会长陈琼芳作题为《如何指导学生吟诵古诗词》,惠安明德小学校长郑成统作题为《圣贤人才需从小培养》等专题讲座和吟唱。
修行之要,实于悟真。五天培训学习的几场讲座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但给我最深的感受就是:智慧。
1.杜南发博士在作《现代孔子思想》讲座中,杜博士结合自己人生经历,介绍了他以贞义姑仁义智勇的伟大精神为起点,以孔子的仁爱思想为人生宗旨,商海沉浮、实现了求健康、求快乐、求成功、求贡献人生目标的奋斗历程。他认为孔子思想是实际的学问和理论,是科学的、创意的、务实的、实用的与真理的,可以用在政治、经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修身、养生、个人生活、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团体生活,各种职业甚至企业生活。他道出中庸是为人处事的最高指导原则和手段,他强调解决当今世界普遍存在的人文破坏、生态破坏这两大危机,只有复兴孔子的中庸学说,推广仁义,才是根本的医治解决办法。他号召莘莘学子们以贞义姑精神及现代孔子思想为指导,立志成为仁义智勇兼具的人才。
杜南发博士热心社会公益事业,时刻怀着兼济天下的仁者之心,他捐资设立现代孔子思想基金会,自费出书,四处演讲,弘扬仁义智信,复兴孔子中庸学说,让孔子走入政治,走入社会,走入民间,永续仁义。
2.泉州师院文传学院副院长教授杨秋生作题为《国学、传统文化与语文教育》,杨教授分别从国学是什么、文化与传统文化、语文教育(语言文字与文化关系举例、小学如何开展国学)三个方面展开论述。首先,杨教授表示,中国传统文化绵延五千年,薪火相传,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生命力。他引经据典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发展进行了深刻、全面地剖析,并希望学员们通过听取此次讲座能够重新认识传统文化,加强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和研究;并就小学如何开展国学教育进行整体部署:⑴整体计划,分的阶段实施;⑵各阶段要有大纲目标。教材策划(联合高校、出版社开发校本教材),国学读本应该图文并茂;⑶内容遴选参照现有教材,除了基本篇目以外,力图结合语文教材,作适当延伸;⑷知行合一、注重落实,实行目标管理;⑸培养学生学习的愉悦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杨教授风趣幽默的语言、深厚的国学造诣博得了学员们热烈的掌声。本次讲座使学员们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领悟了中国传统文化更深层次的内涵,从而更自觉地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3.郑成统校长,原是泉州师院的老师,他创办的明德小学,是全国唯一一所纳入正规教育系统的非盈利性的、以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教育相结合的民办小学。这所学校开设的教学内容:一是国家规定义务教育课程;二是读经课程:三是德育实践:四是课外才艺补充课程。此外,学校还常举办幸福人生讲座、国学师资培训、女德培训和学生夏、冬令营活动。学校已被山东电视台《天下父母》栏目定为“亲情教育基地”。
郑成统校长从北京大学钱理群教授、中央党校资深教授任登第的至理名言、经典语录导入整个讲座,讲座紧紧围绕“培养圣贤人才、必须读圣贤书,什么是经典”展开,郑校长丰富的传统文化素养、幽默风趣的语言和引用的生动事例博得大家的阵阵掌声;关于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的精辟论述,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吸取中华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全体学员深受教育和启发。
读书,使人平静,读好书,更能使人的智慧升华。“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2540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1988年,几十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发表的联合宣言中这样说。孟子说:“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圣贤人才需从小培养,从小学习国学经典是为孩子的生命储备。台中师范学院语教系专任副教授王财贵说,“经典是圣贤的著作,是从人性出发的智慧结晶,所以能感动人生,永垂不朽。历史上的圣贤大多是大教育家,读圣贤之书,就是回归人性”。
圣贤书的好处,是帮助我们认识自己、认识环境,帮助我们破迷开悟,所以一定要读圣贤书。
读圣贤书,做儒雅人。若你:播下思想的种子,便收获文字;播下文字的种子,便收获行为;播下行为的种子,便收获习惯;播下习惯的种子,便收获人格;播下人格的种子,便收获命运。
杯水可以解渴,池水可以润物,江水可以载舟,海水可以掀起惊涛骇浪。水,无论多少都有它的用处。圣贤书也一样,读多读少都有相应的受用。
教师是学生的精神导师,学校是社会的道德高地。学校要大楼,更要大师;教育要技术,更要人文。“此次学习,让我享受到了一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盛宴,智者的言语激发了我的灵动思辨,为我们开启了一扇深入了解、体会中华传统文化精髓的大门。”“全面推进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路还很长,我们将着力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让广大教师切实承担起教育者的社会责任,做学生生活的‘知心人’、健康成长的‘引路人’、道德行为的‘示范人’”;积极担当“立德树人”重任,铸中华魂,植教育根,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国学经典就像天边那颗璀璨的星星,既光彩夺目又遥不可及。因此,我们必须活到老,学到老才能触及到点点星光,来照耀我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行的路。即使不能如领袖、伟人那般“修己以安百姓”,也要力求“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