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反思

杨红菜:跟班学习心得体会

时间:2016-03-21 9:11:58  作者:杨红菜  来源:沙塘中心小学  查看:137  评论:0

201631418日期间,很幸运能有机会与本街道4位年青的老师一起到晋江二小参加为期一周的跟班学习,真的很感谢教育办领导、学校领导,更感谢二小的领导和老师们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次学习和自我提升的机会。带着一颗渴求为自己充电的心情来到二小,积极参与学校的开展的课内外活动,聆听导师们精彩的课堂教学和校本研讨,她们与时俱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独特的教学风格、高效的课堂实践让我受益不浅。虽然学习的时间只有短短的5天,但每一天的学习都有不同的感受和收获。以下说说我跟班学习的几点体会:

一、名校、名师、名课堂

晋江二小是无数学孩子们想就学、老师们想应聘的市直名校,踏入二小的校门,便有一股清新的、充满活力的感觉沁入心怀。学校以“塑造高素质的师资,铸筑高品质的文化,配置高标准的设备,办成高品位的学校,培养高质量的人才”为办学目标。长期以来,坚持以树立品牌教师为依托:其中,“许贻亮小学数学工作坊”的组建,将成为二小、甚至是晋江的一张教学名片。“我们的通融课堂”——他们的教学主张,有效推动青年教师的业务发展,不断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充分发挥各品牌教师的作用。

二、常态教学——扎实而又高效

科研型的教师,是学校前进的发动机。一星期的跟班学习中,给我感受最深的印象之一便是二小教师的工作态度与责任。从备课、上课、作业批改到课外辅导,他们工作始终踏踏实实、一丝不苟,在教学实践上体现尤其明显。本次有幸向“许贻亮小学数学工作坊”成员中的余智英和施莞楠两位名师随堂学习,她们的教学风格各异,但都能以一个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关爱每一个学生,营造出宽松、愉悦的教学氛围,创设了一个实效、高效、富有生命力的数学课堂。“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老师的座右铭,这一名言很好地诠释了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真谛!虽然我在一线教学已有十多年,但日常教育教学中,特别是信息技术不断扩大化的今天,随着教学对象的变化,课程的改革与设置、教育理念的更新等方面,使得我们的教学工作走过了一个又一个的盲区、遇到了一连串的教学困惑……比如,一年多来,在我校的教研中,一些有经验的老教师和骨干教师经常会提到:一节新授课,负责任地说该备的都备足了,但是为什么每到下课时间,却还有三分之一多的内容没完成,其实这也是我常常在纠结的问题。到底是宝贵的学习时间在许多非数学活动中悄悄流失,还是学生的学习程度不同,或是有更多没有了解到的根本问题呢?但是,聆听了老师执教的《三角形分类》及《三角形内角和》两节新课后,我苦苦纠结的问题一下子豁然开朗了。正如老师说的,如何创设高效的数学课堂呢?一定要课前备足、做足:认真研读教材和教学用书,兼顾各个层次的学生,创造性使用教材,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适时适度,这样才能教得实,学得活!试问:常态教学中我们做到了几点?老师执教了二年级的两个教学班,作为低年级的启老师,从两个班学生们课堂上出彩的表现,看出她平时教学中一步步地创造机会让学生自主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学生们积极思考、勇于发言,学生与教师之间思维的碰撞,灵感的激发,成功的喜悦,都能在课堂中处处显现,这是多么精彩的课堂!这一直是我的梦想也是我平常教学的追求,所以我一直在努力尝试着。

三、校本教研——简约而不简单

跟班学习时,有幸参加了的二年段数学的校本教研,在她们每周教研活动中,依据期初计划每次确定一位主讲人围一个研讨主题展开活动,尽管这个团队多数是由四十岁左右的、有经验的教师组成的,甚至还有退休的老教师再任教,但她们的工作态度从没有半点儿的马虎与懈慢,整个活动氛围既严肃又融洽,其中的实在与认真让你不得不身受触动,身受感染,身受启迪。二小老师这种求实求真,扎实有效的工作态度不也正是我们所需要的吗?

通过这次跟班学习,我对教育教学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与升华,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将学以致用,以导师们的理论指导为方向,把收获的新思想、新方法、新理念应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中。


| | | | | | | | | | | | | | |

Copyright © 2012-2016 晋江市新塘街道办事处教育办公室

电话:0595-88128535 传真:0595-88129535 地址:晋江市新塘街道办事处六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