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教研

精彩的背后——厦门之行有感

时间:2013-04-02 15:25:15  作者:李罗查  来源:沙塘中心小学  查看:112  评论:0

精彩的背后

            ——厦门之行有感

沙塘中心小学  李罗查   2013-3-30

 

题记:陶行知先生曾在《小学教师与民主运动》中说,我们做教师的人,必须天天学习,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要成为一名真正优秀的教师,我们还需要不断学习、改进和提高。

323324,我有幸参加在厦门举行的第九届全国“相约名师  聚焦课堂”小学语文教学观摩研讨会。两天的行程,匆忙的脚步,满满的收获。

一、    践行新课标。

行程的第一站便是崔峦老师的专题讲座——《追求更真、更实、更活的语文教学》。通过崔峦老师引路式的讲座,我更加明确各个学段的教学目标以及在实施新课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整改措施。崔峦老师告诉我们,语文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是它的基本特点。换句话说,语文是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一门课程。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也时时在用语文。崔峦老师告诉我们,目前在实施新课标过程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目标不清晰(或说目标随意性、目标泛化),具体来说就是学段目标的某些方面不达标,而某些方面又超标了。因为我是一年级的语文老师,我特别关注第一学段存在的问题:教学时不体现识字、写字的重点,对识字、写字的重视及研究不够,朗读时偏重于有感情地朗读,正确朗读方面不够。反思自已的教学,确实存在过这样的问题。我在教孩子写字时,让孩子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让孩子们学会抓住关键笔画把字写工整、写大方。我告诉孩子们,字很小显得太小气,字很大就无法呼吸了,如果字超出田字格是会被驱逐出境的。我让孩子们通过拼音、听读等方式识字,但还是不够到位。在阅读课文教学时,我有点倾向于具体的理解及感情的朗读。崔峦老师特别强调应该加强语言文字的运用。在阅读教学的小练笔上,要改变模式化,可以从以下12个方面入手:1、文中词句换一换。2、好的句式练一练。3、抓住留白补一补。4、观察插图写一写。5、段篇内容归一归。6、文章结构理一理。7、顺着情节扩一扩。8、展开想象续一续。9、变换文体改一改。10、迁移学法仿一仿。11、加工信息编一编。12、学习所得记一记。当然还有更多更好的方法留待大家在教学中探索、发现。

关于新课标的另一个讲座是林莘老师的。观了林莘老师的课,再来听林莘老师的讲座,感觉她是个专业型、领导型的伯乐。讲座伊始,林莘老师针对在新课标实施过程中发现的不足提出自已的看法:1、缺乏对课标的整体把握。2、认识易,实施难。3、观念正确,操作错误。4、缺乏方法指导,策略引导。5、简单问题复杂化等。结合自已的演示课《花钟》,林莘老师总结了自已在阅读教学的经验:1、凝聚文章之魂。2、把握文章之脉。3、点击文章之心。4、辐射文章之身。5、活动文章筋骨。在林莘老师声情并茂的演示中,我们更加明了语文阅读教学的整体性、系统性,明了教学中的取舍(紧紧围绕重点,有取有舍,千万别面面俱到。)在讲座过程中,林莘老师还和我们分享她的听课心得:一边记老师的教学流程,一边记孩子的课堂表现(孩子们回答问题的情况并做出评价)。通过孩子们的回答,我们可以从另一个层面了解任课老师在日常教学中所下的功夫。在整个讲座中,我牢记林莘老师的这句话:老师有时要懂得装疯卖傻,甚至把自己低到尘埃里。尘埃,多么渺小啊!在教学过程中,林莘老师践行了自已的理念。林莘老师对孩子的尊重非同一般,难怪课堂结束了,孩子们还不愿离去。那坚持留下来探索问题的小男孩,成了课堂的亮点。

二、    名师风采汇。

观了各位名师的课,我深深感慨不虚此行。因为他们呈现的都是快乐、成长性的精彩课堂。这样的课堂,于执教者,于学生,于听课者都是一种美的享受。这样的课堂充满轻松和谐的氛围,洋溢着欢声笑语,妙趣横生,令人回味无穷。这样的课堂,孩子们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的掌握,能力的运用,还有快乐和持续性的发展。这样的课堂,我得到了心灵的洗礼。

(一)     白岩松版——虞大明老师。

课前谈话时,虞大明老师为了解放孩子们紧绷的神经,一边拿自已的名字开涮一边渗透语文知识,展示出他深厚的文化底蕴。

“我叫虞大明。”(考察孩子们的倾听能力。)

 “我现在叫虞大明。”(考察孩子们的思考能力。)

(附:我小的时候该叫什么?老的时候呢?)

看似无意的玩笑,实则暗藏玄机。虞大明老师此举,一方面让孩子们彻底放松心情,另一方面也让孩子们在课堂上学会倾听和思考。在教学《珍珠鸟》时,虞大明老师时时处处彰显他的个人魅力。如在学完交错写法后,师生之间进行两次别样的对话。(附:第一次对话要求学生转换角色,成为文中的“珍珠鸟”。第二次对话中,我——虞大明老师成为虐待小鸟的主人,要求学生发散思维,主动应对。)通过这种生动有趣的形式,孩子们真正融入文本中,同时有效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执教《麦哨》一课时,虞大明老师以检查预习的形式来开展教学。整节课上,虞大明老师紧紧抓住重点,并对孩子进行有效的写作指导(独特的选材)。

课堂上,虞大明老师体现对孩子的人文关怀:请把书放在你看上去非常舒服的位置;请拿出你最顺手的笔;请露出你灿烂的笑容。简单的三句话,朴实无华,却句句暖心窝。

虞大明老师两节略读课文的教学展示,我们能从中领悟到略读课文应致力于提升学生“善读”的能力,应致力于让学生“广读”,应致力于让学生“好读”。

(二)董卿版——王文丽老师。

做为本场活动的主持人,王文丽老师那优雅的气质,甜美的嗓音,敏捷的思维,出色的口才征服了在场的所有老师。观了她的课《迎接绿色》,更让我深深佩服她丰富的文化积淀。王文丽老师从教学“迎”字开始她的精彩课堂。在词语教学时,我被她声情并茂的朗读深深吸引住了。她把每个词语读得那么标准到位,富于感情。王文丽老师紧紧围绕课后思考题展开教学,在重点部分不惜时间、加大力度,通过多种形式让孩子们扎实掌握。接读课文部分,王文丽老师在每个孩子读完之后都给予自然到位的点评。整节课的高潮在情境表演中得以体现。(表演内容:这道人间的风景——邻里之间相互关爱,和谐相处。)孩子们风趣幽默的表演给大家带来欢乐的同时也不时偏离航线,王老师这位老练的舵手总是能及时出现,化解险情。一节课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结束了,但思考还未结束。在教师互动环节,王文丽老师就生成与预设问题为我们做了指导,让我们明白情境表演的关键:抓住目标,把握方向。在情境表演过程中,教师必须认真聆听,才能有意识地引导、修正。课堂上,王文丽老师同样对孩子成长关注着。在总结背诵方法时,她对孩子们说:“有时自已会成为自已最好的老师。”

(三)李咏版——何捷老师。

观了何捷老师的作文课,我才发现原来作文课可以上得这么轻松有趣,这么富有实效。作文教学,对于老师和孩子们来说,都是一件头疼的事儿,是一个瓶颈,难以突破。对于老师们来说,总感觉孩子们不爱写作文,不会写作文,有时写的根本就不算作文。对于孩子们来说,他们总感觉没什么可写的,学习生活天天一个样,感觉不到学习和生活的乐。在作文指导及作文点评时,老师的做法也显得粗线条。因此,习作这两难的问题,成了一条难以跨越的沟:老师怕上作文课,学生怕写作文。此次,何捷老师以别具风格的形式开展一堂别开生面的习作课《写作文,要合理》。课堂上,何捷老师注重行和知结合,得法与练习并重。先着力让孩子们感受“习作需要注重合理性”的理念。接着是练习跟进,及时当堂练习,在练习全过程一直让孩子们触及这个理念,理念指导实践。最后让孩子们谈谈理念对今后习作的指导意义,课堂得以延伸。何捷老师通过引导孩子们完成一次又一次的小任务,最终落实自己的教学目标。一路上,孩子们在富于思考的爆笑中习作成篇,有的是成功的体验,完全没有压力感的存在。课堂上,何捷老师时刻关注孩子们的表现,捕捉孩子的信息并及时反馈,他一直在引导孩子怎样学习:第一个发言的都要狠狠鼓励;会学习的孩子问题多;她是个懂得发言的小女孩;作文不要无休止地写下去,时间很重要。本节课的一道风景线是何捷老师那苍劲有力的字,非常养眼,让我们由衷地佩服,也深知教师的基本功太重要了!

除此之外,还有儒雅又乐于奉献的张龙老师(北京市骨干教师、北京市师德标兵、朝阳区教育年度人物、朝阳区优秀青年教师、学科带头人、全国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大赛特等奖、北京市第七届语文教学大赛特等奖、北京市基本功大赛一等奖),坚持“勤学,善思,求实”辛勤耕耘在一线的许丽碧老师(200911月:厦门市第三届小学课堂教学创新大赛语文组一等奖。20115月:福建省小学语文优质课评选一等奖。20119月:翔安区学科带头人暨十佳教师。)

纵观各位名师的课,我能感觉到他们不仅仅是在上一节课,他们更关注的是40分钟内孩子们知识的迁移和运用,40分钟外孩子们的持续发展。通过这一个个40分钟,我也感受到他们平日的磨练与付出。他们都在做同一件事:让孩子爱上学习,让孩子学会学习,让孩子快乐成长。名师之所以成为名师,在于他们的钻研精神:钻研课标,钻研教材,钻研课堂,钻研学生。细节决定成败,各位名师都能从细微处着手,对孩子人文关怀,对孩子赏识教育。

三、    精彩一瞬间。

课堂上,孩子们的表现同样出彩。

虞大明老师《珍珠鸟》:(五年级)

师:我经常扒开叶蔓瞧你们,你会……

A赶紧找个地儿躲起来。

B:我就在笼子里跳来跳去。

师:添食加水时,我瞪大眼睛好奇地看着你们,你会……

生:我吓傻了,不吃不喝。

师:你闯祸了,我拿着鸡毛掸子追打你们,你会……

生:我会先装死,再相机逃走。

林莘老师《花钟》(三年级)

欣赏图片,描写花儿开放的样子。

1、那朵花转了转了身体,伸了伸淡紫色的舌头,像个调皮的小姑娘。

2、那朵花像爆米花一样爆开了。

3、那朵花是个急性子,急匆匆地展开花瓣。

4、那朵花像雨伞一样慢慢地打开了。

5、那朵花像在跳舞似的,舞姿优美,旋开花瓣。

6、那朵花像伸懒腰的小孩子,轻轻的,轻轻的,花瓣开了。

7、那朵花像放鞭炮似的,噼里啪啦,五颜六色的花瓣展开了。

8、那朵花摇摇摆摆,像醉汉一样展开花瓣。

9、那朵花像公主一样,涨开了裙子。

10、那朵花打了一个哈欠,吹开了花衣。

11、那朵花像转盘一样。

王文丽老师《迎接绿色》(四年级)

升华主题部分。

师:这还仅仅是株丝瓜吗?

1、它还是纽带。

2、它更是一把心灵的钥匙。

3、它就是一道散发友谊之光的彩虹。

许丽碧老师《掌声》(三年级教材二年级学生)

1:是掌声,给了英子勇气;是掌声,给了英子自信;掌声里,英子改变自已。

2:是掌声,给了英子开朗的心情;是掌声,给了英子生活的勇气;掌声里,英子开心微笑着。

四、    硅步千里行。

两天的学习,收获的同时更需要反思与改进。对比名师的教学,再回头想想自己的日常教学,感觉自己需要学习的真的太多太多。俗话说得好:“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从现在开始,我必须行动起来了。高效课堂的关键是师生关系,我必须改变自己一向严肃的形象,让孩子们敢于亲近我,乐于亲近我,在班级中创设一种轻松和谐的氛围。我会在爱中加入更多耐心的元素。就像林莘老师说的,蹲下来和学生说话,把自己低到尘埃里。当我具有亲和力,当我真正成为孩子王时,我的教育就事半功倍了。做为一名老师,必须拥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它包括:学科知识,教学法知识,课程知识。我觉得自己这些方面的知识都缺乏,今后我必须多阅读(看专业知识方面的书,看教育名人的教学故事,看教育名著等),多积累(各位名师身上都有文化的沉淀,由内而外散发一种文化的美。)课堂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最有效方式,因此,我将立足课堂谋求发展。我会认真研读新课标,抓住目标,把握方向,学会灵活运用文本。我想多看书,多换位思考,更多地了解孩子们的内心世界,向孩子们学习,与孩子们共成长。我将想方设法激发孩子们的兴趣,让孩子们爱上学习,学会学习,并能在学习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享受学习的乐趣,得到持续的发展。我希望孩子们学到的是真正有用的语文,希望孩子们就像崔峦老师说的,实现“六个一”的目标:掌握一定的识字量、词汇量;能写一手好字;能读会写一篇好文章;有一副好口才;养成阅读练笔的好习惯;有一颗博爱的心。我将争取多观课,多议课,多学习,多借鉴,对自己教学中的点滴及时进行总结。我还将积极参加各种活动,通过多种途径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总结到此,又想起校长的那句话:“技高不压身”。是啊,如果我们有一桶水,还会愁无法给孩子一杯水吗?“六个一”是我的目标,为此我将不懈努力!为之奋斗!

 

 


本类推荐
| | | | | | | | | | | | | | |

Copyright © 2012-2016 晋江市新塘街道办事处教育办公室

电话:0595-88128535 传真:0595-88129535 地址:晋江市新塘街道办事处六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