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期我有幸参加第九届全国“相约名师,聚焦课堂”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活动。短短的两天时间里观摩了6位名师的课,让我充分领略了课堂教学的无穷魅力。名师教学可谓“清新而深邃,灵动而扎实”, 他们以新理念、新方法、新手段组织教学,风格各异,引人入胜,和谐的师生关系贯穿整节堂课,很好地落实了所上课的教学目标,体现了新的学习观、教学观和教师观,使我们在场的每一位观摩学习的老师受益匪浅。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所学、所思和所感。
一、以生为本,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新课标要求教师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师不能认为让教材再现就是完成了教学任务,必须经过再加工重新创造,使教材“新鲜出炉”,要求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首先应当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能根据学情和教学需要对教材进行改进和补充,使之更好地为教学、为学生服务。其次教师要勇于创新,大胆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教材更加切合学生的实际,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6位名师的课都打破了常规的教学方法,设计新颖,教学内容更贴进学生的实际生活。如贲友林老师的《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充分挖掘学生的已有认知,诱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在层层递进地安排中帮助学生逐步澄清认识,构建正确的认识。他的《以学为中心:教学重新设计》的讲座,大量地使用了自己亲身经历的教学案例。一个个成功的案例让老师们懂得怎样才算是从学生的立场进行教学设计——“学生走进了我的视野”、“因为学生而调整教学,我看学生不再是浮光掠影、蜻蜓点水”、“教学设计的前提和基础是对学生的考虑”……在思考和探索部分,贲老师提出了三点:“学,不是从上课铃响开始的”、“教,更多的是由学生完成的”、“练,不仅仅是巩固”。贲老师的讲座没有深奥的理论,但每每给老师们带来一个又一个的思考;贲老师的语言是质朴的,很多是口语化的,但蕴含其间的教学智慧每每引发听课者的喜悦。讲座虽短,但它带给老师的思考是无穷的。
二、以问促思,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所以教师应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等心理特点,并紧密结合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创设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学习情境,激起学生心理上的疑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起他们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产生跃跃欲试的主体探索意识,实现课堂教学中师生心理的同步发展。如黄爱华老师执教的《圆的认识》他首先通过设问“见过圆吗?在哪里见过?” 引出今天探究:“下水道的井盖为什么是圆的?”“为什么井盖怎么放都陷不下去?”黄老师就是这样从不经意的生活素材中寻求数学学习的本质,让数学充满着乐趣与价值。我们从学生的表情及探究的过程声中真切的感受到:是真实有趣的生活情景让他们兴奋起来了,学生兴致勃勃,学情高涨,学习效果自然不言而喻。“因为圆的掉不下去。”“为什么圆的掉不下去?”学生进一步通过实验探究发现“原来井盖的宽度都一样”,之后再反例(椭圆形)中进一步强化了对圆的宽度一样(也就是直径一样)的认识。黄老师注重给学生创设思维的空间,注意诱发学生积极体验,自己产生问题意识,自己探究、尝试,修正错误,总结规律,从而主动获取知识,在探究中使学生获得了发展,让学生用数学思想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使他们在质疑中思考,在思考中学到知识。
三、营造快乐的数学课堂,吸引学生积极参与
罗鸣亮老师执教的《四边形的分类》始终把营造“快乐的数学课堂”作为一个重要的目标。对学生尊重的具体表现是发于内心而见于行动的。如罗老师引导学生鼓掌,罗老师是这样说的“这位学生确实太棒了,如果我是他同学会送给他掌声的”还有“很好,我们握握手!”,“谢谢”……从这些举动可以看出罗老师对学生尊重并不是只表现在口头上,而是体现在他的语言和行动上……罗老师上的课《四边形的分类》,创设了与本节课教学内容紧紧相关的“分类”入课情境,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在场的所有人分类等;再就是罗明亮老师“一个信封”装满无穷的智慧的教学方法,信封里的知识层出不穷,让人兴趣盎然,更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活跃思维。
四、找准难点,有效突破
一节成功的课,教学重点要突出,难点要得到突破,所以教学中,课前应深钻教材,找准本课时的重难点,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年龄特点选择恰当方法。赵震老师在执教 《用字母表示数》这一课时,整体把握教材,不但难点找得准,而且突破方法也非常恰当。如引导入魔术使学生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使用儿歌帮助学生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使原本看不见摸不着的,学生感到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
更还有其他几位名师的风格各异,各有特色。刘延革老师的厚重朴实、刘松老师的追溯本源……让我目不暇接的收获着、感受名师的教导!
通过本次学习,我体会到一堂名师的课所呈现的不仅仅是一堂课,而是一个教师均衡全面发展的导向。为教师如何精、准和深入的揣摩教材明确了目标,为教师培养解读学生的能力,注重细节的习惯和形成精炼的语言等综合素质明确了方向。听课虽已结束,但是努力不能停止,我们不仅要看到别人的长处,反思自己,而且要把所学的方法运用到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坛无边,学海无涯,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