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

课堂提问不仅仅是简单的“问”

时间:2012-05-08 14:43:35  作者:教育办  来源:网络摘抄  查看:263  评论:0
仔细审视课堂提问,我们可以发现很多问题之外的“问题”。禹天建 绘

 

  近来在小学听课与参加小学的教研活动时,笔者发现小学数学课堂“提问”很有审视的必要。善于提问,可以反映一位教师的基本素质与功力。关于如何提问,笔者仅以一孔之见,希望与大家共同探讨,以求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提问的指向要明确

 

  如果教师所问的问题指向不明确,往往使学生不知该如何作答。


  [案例1](小学五年级,“找规律”一课)

 

  师:长加宽是什么?……长加宽是周长吗?


  这位数学教师在回忆了长方形的特点后,突然提出一个问题,问“长加宽是什么”。面对这样的问题,学生无所适从,是回答长加宽是“一个长度数”呢?还是回答“长加宽是9米”呢?抑或是其他回答?


  这时,教师又追问一句:长加宽是周长吗?学生当然可以回答:不是。


  老师的本意是想让学生回答“长加宽是长方形的半周长”,因为后续的问题中要用到“半周长”这一条件。同时,老师看到学生对于回答自己的问题不知如何回答后,想通过追问,把前一问题“长加宽是什么”的答案往“半周长”上引。尽管这位老师把问题答案的发散性控制了一些,但却一下收敛得太多,学生会觉得奇怪:老师怎么会问这个问题?


  如果老师能通过对原问题的分析,问学生:知道周长是18米,如何确定长与宽?这样就会很自然地推导出,已知周长,要定长与宽,那长与宽和周长是什么关系?这种自然而然的方法,可能更能顺应学生的思维特点。


问题的开放性要适宜

 

  [案例2](小学二年级,“平均分”一课)

 

  师:你会怎样把6个苹果分给家人?


  每个家庭的成员个数并不相同,这就意味着,除数是不确定的,这体现了一种开放性。此外,还有一个教师忽视了的不确定的开放性,那就是分苹果的时候,每个家庭成员分得的苹果数可以一样,也可以不一样。这种开放性程度对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容易造成模糊感。给学生开放性的探索,当然很好,是新课程强调的“让学生探究规律与发现结论”的重要途径。但如果太开放,却又难于掌控时间与回归主题。


  反过来,我们可以通过调整降低问题的“开放性”程度,变“全开放”为“半开放”。教师可以先问学生,家里有几口人?然后老师确定一个家庭成员数为6的公约数的学生,向全班学生提问:现在有6个苹果,请你帮这位同学分给他的家人,你会怎么分?这样,问题就变为半开放性了。然后老师可将每份分得一样多的分法与每份分得不一样多的分法进行对比,引出主题,“平均分”一课的学习也就水到渠成了。


提问要反映先进的教学理念

 

  [案例3]

 

  师:能不能想一个办法,非常快地把它记在脑海中?


  从这个提问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师的主要教学意图是让学生存储与记忆所学的知识点。记忆当然是重要的,但引导学生领悟与建构知识、发现规律应该比单纯地记忆知识更重要。所以如果老师能多问一句: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刚才得到的这个结论是如何得到的?这样,就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关注知识的形成过程。


  在课的结尾部分,我们常常听到教师提问学生: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提出类似问题的教师,其最主要的关注点还是学生所学的知识。如果教师在课的结尾部分,对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也都能有所关注,就能把课更提升上一个层次。


注意避免高龄低问

 

  [案例4](小学四年级,“加法的交换律与结合律”一课)


  师:你们喜欢做游戏吗?……我们来做一个“词语反说”的游戏,好吗?


  这些极简单的提问,往往只是为了引起学生的注意,因而在幼儿园及小学低年级的课堂里用得较多。这里,教师不妨改用陈述句,“据说,我们班上不少同学喜欢做游戏,下面我们就来做一个‘词语反说’的游戏”,这样更能适应学生的年龄特点,不至于适得其反。


  [案例5](小学四年级)

 

  师:你们知道2008年有什么盛事?


  生:北京奥运会!


  师:你们激动吗?


  生:激动!


  师:你会为刘翔喝彩加油吗?


  生:会!


  课后,我通过与小学生交流,有些学生说老师很“幼稚”。这些学生对“幼稚”老师的态度也可能会有两种看法:一种是不喜欢不认同,觉得“老师你太小瞧我们了”;另一种是喜欢与认同,这些学生觉得“原来老师还这么好玩”。但是,对小学中高年级及以上的学生,采取跟低龄学生一样的提问方式,是不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教师应该注意尽量不要“高龄低问”。(广东省中山市教师进修学院 赵龙山)

 

  《中国教育报》2007年10月26日第6版


| | | | | | | | | | | | | | |

Copyright © 2014 晋江市新塘街道办事处教育办公室

电话:0595-88128535 传真:0595-88129535 地址:晋江市新塘街道办事处六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