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只有人格,能影响人格的形成和发展。”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教育是最具人格特性的教育,是在用生命培育生命,是在用人格塑造人格,用智慧培养智慧。当学生步入校园,开始他的生命体验时,教育给学生带来的是快乐、提升、创造,还是痛苦、压抑、束缚。作为一个教师应如何才能更好地关注学生生命的成长,让学习充满成长的气息,让学习绽放智慧的花朵呢?这无疑完全取决于教师的职业素养;取决于教师是否具有适应未来的全新的教育理念。取决于教师广博而丰厚的人文素养。而这一切都来源于阅读。
朱永新说过:“没有教师的成长,学生的成长是不可能的。”一个教师如果缺少了独立的人格,缺少了丰厚的人文底蕴的支撑,教学必然会陷入枯燥乏味、苍白无力的境地,从而导致学生学习和个体发展的旁落。人文素质是个体内在生命中文化积累的深度、广度和厚度的体现。作为一个人文教育工作者,文化根底不仅要渊深,而且要成为杂家,广收并蓄,对人类文化的各个领域,各个层面都要有所涉猎,熟谙诸子百家,略通天文地理。大量的、高品位的阅读是积淀文化素养的不二法门。不仅要读一些中外名著,如:《三国演义》、《老人与海》、《战争与和平》、《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爱的教育》。其次还要认真研读一些中外教育名著。如:《人性的弱点》、《爱弥儿》、《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大教学论》。不仅要知道孙悟空、窦娥、阿Q、冉阿让、保尔、唐吉诃德,更要知道李白、陶行知、鲁迅、雨果、卢梭、夸美纽斯。要广泛猎取,并消化吸收,长成自己身上的人文血肉,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面对学生时才能得心应手,举一反三,旁征博引,左右逢源。只有在学习中广采博学,与历史对话,与高尚交流,与智慧撞击,自成一家,形成自己对生命,对历史,对社会的独特理解和感悟。从而在教学中热情洋溢,真情泉涌,激情四射。以自身丰厚的人文素养去滋润、涵养、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例如教学圆的周长时,一个知识渊博,文化底蕴丰厚的教师,在教学之前的细读文本时,绝不会囿于教材和教师参考书,而是会把它置之于一个宏大的文化背景之下, 会认真阅读π的简史,会和学生讲1600年,英国威廉.奥托兰特首先使用π表示圆周率,因为π是希腊之“圆周”的第一个字母,而δ是“直径”的第一个字母,1737年欧拉在其著作中使用。后来被数学家广泛接受,才一直沿用至今;会和学生讲祖冲之在圆周率的计算上取得了世界领先地位。会和学生讲一位德国数学家评论道:历史上一个国家所算得的圆周率的准确程度,可以做为衡量这个国家当时数学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会从相关理论书籍中汲取信息。为解读文教材拓展视野,对教材进行深度触摸,为教学思路的形成提供头脑风暴,再回归课堂带着学生一起去建构,使学生对知识的认知与重建,超越了教材的层面,真正深刻完整地把握教材的知识。从而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共同理解,共同分享,直至共同成长。
阅读是生命成长中必需的微量元素。做一个爱读书的老师吧!让绵绵的书香浸润生命的岁月,让绵绵的书香源源不断地渗入到我们精神的骨髓里,化成新鲜的血液滋养我们的心灵,充实着思想的流脉,支撑起人格的大山,使我们的生命在教学生涯中散发出独特的魅力。以教师自身生命的升华,去带动学生生命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