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惑答疑,专业成长
——参加福建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学研讨会心得
沙塘中心小学 高阳白
“春报南桥川迭翠,花香翰苑野图新。”为加强省内心理健康教师间的沟通交流,上好心理健康课,探讨心理健康教育的动态和发展,福建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学研讨会在大儒朱熹的故乡——美丽的三明市尤溪县召开。泉州、漳州、厦门、龙岩等各地心理健康教师纷纷前往参会。在余校长的支持,我很幸运能够前往尤溪参加这次饕餮盛宴。
一、讲座研讨交流
首先是福建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叶一舵教授到会指导,作“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最新动态和方法”讲座,并对闽教版《小学生心理健康》、《中学生心理健康》教材编写意图及文本使用进行了详尽解读。
在会议中,大家开拓了国际视野,尤其中在华人社会中最具有样本价值的台湾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动态更是让我心向往之,深切感受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中的种种艰难和喜悦。而教材主编叶一舵教授、多位责任编辑及出版社对教材文本的解读详细具体,无一对我过去使用教材中的种种思考都有所启发和点拨。尤其是在与身为责编之一的厦门心理健康教师林毅凯老师的探讨中,开启了我对教材解的新视角,真切地体验到把握联接教材与学生实际之间线索的切入点.
(叶一舵教授)
二、课堂观摩学习
第二阶段是厦门、晋江两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学名师与尤溪县的一线教师向与会者展示了8节不同学段、风格各异的同课异构课并进行了现场研讨互动。
其中在小学心理健康会场的教学观摩,来自晋江第二实验小学的肖得心老师授课的《学会拒绝》让所有老师都耳目一新,印象深刻。
暖身操过后,肖老师说“生活中,我们面临许多YES和NO的选择,但并不是每一次选择都能那么开心,能够大声说出来”;汇报时间到了,肖老师抚慰还再演举手的同学,“你们的每一次举手,肖老师都看到了”;面对拒绝,肖老师说,“请你对曾经拒绝过你的人说,谢谢你,让我知道了你的界线”,从积极的、发展的层面去挖掘、培养学生的心理品质;课堂结束,肖老师走到门边送别,请学生牵着自己的好友,一起离开这个课堂。像这样的细节还有很多很多,但无一不体现出教师对学生的尊重、热情、真诚、共情和无条件积极关注。同时在每一个环节中的设计都渗透了心理理论素养,过渡自然,毫无痕迹。
(肖得心老师 《学会拒绝》)
在同课异构课之后的教学研讨中,什么是心理健康课,心理健康课的要素是什么,心理健康课中要如何区别于主题班会课,要如何区别与品德课,这几个问题更是引起了在座的一线教师的深刻思索和热烈研讨。
肖老师的话十分智慧,让我印象深刻。“同样是给老人让座,品德教育告诉学生,你必须让座,因为尊老爱幼是中华的传统美德;心理健康教育告诉学生,你可以尊重你内心的选择,你可以选择身体的舒适,你可以选择内心的道德信念,但你必须为自己的选择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