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悄然流逝,我们的小课题研究也正在慢慢地、有计划地深入。
我的小课题是《课前小测在语文课堂中的实践研究》。备好课前小测题,是我进行小课题研究的先决条件。课前小测的内容要怎么设计才能起到复习导新的效果,要以什么形式呈现在孩子面前,是看拼音写词语还是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是把词语补充完整还是选词填空,难易是否适中,能否在课前5分钟内完成,这些问题都成了我每一天的点滴思考。
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我在电脑前设计着小测题,当改完语文科的《优化设计》、作文、生字、词语、听写、预习笔记这些基本的作业后,我还要批改孩子交上来的小测题。我不怕辛苦,但我害怕收不到预期的效果。
阶段考试中,第一、二单元的试卷,平均分徘徊在及格的边缘。当我看到这个成绩,我很难受。是的,这张考卷是难,六年级的考卷也不过如此。何况接这个班时,它的成绩是在统考平均分数线下7分啊,底子的确是很薄弱。我为自己找了这样那样的理由,因为我的期盼化成了泡影。我开始怀疑这个小课题研究的必要性。虽然怀疑,但我依然在坚持……
又过了两三个星期,迎来了第三、四单元的阶段考,平均一算,比第一次考试进步了6分。虽然成绩还是很不理想,却也让我看到了一丝希望。我在想,这个进步,是否跟课前小测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在第五、六单元的阶段考试中,平均分又进步了1分,及格率进步了7%,进步是微小的,但也是肯定的,肯定了课前小测在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从此,我更坚定了课前小测的研究之路。但是,在小课题研究中,我常常感到疑惑?每一次的小测,在5分钟内能完成测试的只有少数几个,是我设计的小测题有难度吗?另外,小测题的批改是要当场进行,或者留到课后来批改?如果测试完老师当场讲评,孩子当场订正,又要花上5分钟的时间,一个课前小测就占用了10分钟,是否又影响了新授课的教学?而如果测试完老师不讲评就交上来,时间是控制在5分钟内了,可是做错的又相当的多,我只能利用课余时间把孩子留下来讲评,让孩子订正,显然这样老师很辛苦,孩子也很累。
如何化解这个纠结?我反思,我原来是挨着一个题目一个题目给学生讲评,感觉这样很浪费时间,学习效果也不太好。我准备这样改变,学生自主完成小测,我同时进行检查,对于学生做对的,我及时给个“√”,给予肯定,让他带着自信去做后面的题目,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我也了解了学生的做题情况。我通过大屏幕出示答案,四人一小组参考答案互批。针对普遍存在的问题,我采取集体讲解,统一订正。至于个别问题,可以寻找帮助,如找学习组长,或者同桌,以求人人过关。这样的方式,究竟效果如何?所谓实践出真知。我只有不断地实践才能不断地获取经验!
距离结题还有一个多月,我将继续投入到“课前小测在语文课堂的实践研究”中,研究课前小测是否能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课前小测要如何优化设计更能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我会将课前小测进行到底,努力追寻我要的答案.